↑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9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德》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这强调史学家研究历史应

    A.尊重客观,强调实事求是             B.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C.集中精力进行史学著述               D.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活动,见下图。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活动,反映了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

    C.牛妨碍了农业生产

    D.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                   B.商               C.周               D.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它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权神授”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不包括

    A.租佃关系的出现                           B.世俗文化的兴起

    C.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这一记述最有可能出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 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 有些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 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B.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C.农商并重,反对奢侈                       D.劝课农桑,重视农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西周各级贵族所封城邑大小和数量都有等级限制。据《左传》记载推断,天子之城约为今10.4平方千米,诸侯国都约3.2平方千米,卿大夫都邑约为1平方千米。但考古发掘表明东周列国的国都中,最大的燕下都约为32平方千米,最小的秦都雍城也达10.5平方千米。城市的数目也由近百个增加到八九百。城市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表明

    ①周朝统治疆域扩大 ②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③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④专门商业城市兴起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根据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不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人口曾经长期维持稳定

    B.中国人口在宋元时期突然达到第一个高峰

    C.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人口出现第二个高峰

    D.世界人口数量急剧攀升主要是缘于工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

    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

    C.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

    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②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

    ③黄淮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C.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方物之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民本思想     B.天人感应        C.人文精神       D.唯物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如南方的诗歌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感.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论语》              B.《逍遥游》        C.《诗经》          D.《离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西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诚敬存之             B.读圣贤书         C.发明本心         D.端坐澄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强调的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成为“仁”者的重要性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关于古希腊公民大会与城邦政体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是城邦的附属机构             B.公民大会的权力多少决定城邦政体的性质

    C.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D.公民大会是城邦决定国家大事的唯一机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基础也是了解早期罗马社会的重要文献。我们可以从中了解

    A.罗马贵族为了维护特权排斥法律         B.罗马人常以法律为工具对外扩张

    C.罗马共和体制将被帝国体制取代         D.早期罗马人对公平与权利的追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 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地方上,随着督抚完成地方化,省一级有了统一的军政首长,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6分)

    (2)结合材料,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

    (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史实,归纳清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513年,晋国铸造铁鼎,并在鼎上铸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公之于众,这件事引起了孔子的责难。孔子说:“晋国将因为这次铸刑鼎而灭亡了。原因是铸造刑鼎,让老百姓从鼎上就能看到法律条文了,他们还能再尊敬那些贵人?贵贱等级没有了,还怎么治理国家呢?”

    公元前452-前450年,罗马陆续编订了十二个法表,镌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史学家认为“这是平民的胜利”。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对晋国“铸刑鼎”持何态度?其理由是什么? (7分)

    (2)“晋铸刑鼎”与罗马镌刻“十二铜表法”意义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