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唐朝时期,漠北地区少数民族为了方便到长安朝拜皇帝,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天可汗”指的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

    A. 安史之乱是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 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河北曲阳   B. 福建泉州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开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  )

    A. 秦朝   B. 隋朝   C. 元朝   D. 宋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山西民间有“六郎站在雁门关,一箭射到大青山(位于内蒙古)”的传说。下列对这一传说的理解,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杨六郎勇武过人,这种传说完全可能发生

    B. 当时与杨六郎发生冲突的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

    C. 历史传说多虚拟夸张,不可作为历史研究资料

    D. 传说虽有夸张,但可以推测出北宋与北方民族处于战争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朝设中书省,这是一个(  )

    A. 地方行政机构   B.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C. 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D. 咨询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隋朝末年,有位官员欲将粮食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转运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

    A. 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   B.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C. 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朝有一部药物学巨著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这部著作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  )

    A. 汉朝   B. 南北朝   C. 隋朝   D. 唐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下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  )

    A. 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 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是一尊珍藏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高僧坐像,1980年,该塑像曾回中国“探亲”,你知道这位高僧是谁(  )

    A. 惠能   B. 鉴真   C. 阿倍仲麻吕   D. 马可•波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

    A. 唐代   曲辕犁   B. 汉代   水排

    C. 唐代   筒车   D. 唐代  纺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 金灭北宋   B. 辽灭北宋   C. 西夏灭北宋   D. 蒙古灭北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耶律德光   B. 柴荣   C. 元昊   D. 朱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   B. 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C. 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   D. 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宋朝时期的古代地名与现代地名搭配中,错误的是(  )

    A. 东京--开封   B. 临安--南京   C. 兴庆--银川   D. 中都--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课外活动小组将举办“我最喜爱的古代名将”故事会,洋洋最喜欢南宋抗金名将,因此,到时他会为大家讲述的人物是(  )

    A. 孙武   B. 卫青   C. 岳飞   D. 韩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中的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

    A. 灭亡西夏和金   B. 统一了中国   C. 建立了元朝   D. 统一蒙古各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铁铸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何事发出这感慨吗?(  )

    A. 文天祥宁死不屈   B. 秦桧谋害岳飞

    C. 王彦抗金   D. 卫青抗击匈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  )

    A. 隋朝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南北朝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学校七年级的一次历史探究与实践课上,老师围绕主题出示了如图片材料,由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

    A. 宋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B. 南北朝时期流芳千古的书画艺术

    C.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D.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

    A. 郑成功   B. 岳飞   C. 张骞   D. 戚继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明朝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明成祖加强军权的措施有(  )

    ①废除宰相②执行削藩政策③设立内阁④设立东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B. 封锁沿海港口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明朝时设“都司”“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辖,清王朝进一步加强了治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朝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的有(  )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④设立伊犁将军。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官僚们又贪污受贿成风,政治黑暗。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致使府库空虚。为了维持统治集团的需要,政府对人民不断加税,一些地主又把赋税以各种形式转嫁到农民头上,加之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锥之地的局面。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大宗十三年(859)十二月,浙东农民在裘莆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之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转战南北,历时十年,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横线内填A,违背以上材料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横线中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内填C

    (1)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政府空虚 ______

    (2)唐朝末年人民无以为生,纷纷爆发起义。 ______

    (3)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______

    (4)唐朝末年起义被镇压后割据势力进一步扩大。 ______

    (5)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定都汴梁。 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运河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通的?

    (2)根据材料一的图示,按英文字母A、B、C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写出A、B两地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地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地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评价大运河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二:如下图是“宣政院印戳”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2)在哪个朝代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材料二中的宣政院印戳?这一机构的设置对西藏地区有何重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

    材料二:“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海南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

    (2)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结合下图回答:

    (1)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哪里?沿途经过了哪些大洋?

    (2)请说一说,你们的船队在往返时装载的货物和人员有何变化?

    (3)你认为你们的船队之所以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原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