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7 题,单选题 2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7 题
  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其思想属于

    A. 强调赏罚的法家思想

    B. 提倡无为的道家思想

    C. 提倡道德的儒家思想

    D. 主张选贤的墨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君为臣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会上相遇,两位思想家关于“理”的认识和方法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你认为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A. 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

    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

    C. 探究获取“理”的途径方法问题

    D. 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啊,要不这样,即使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么?”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指出,清顺治朝初修《太宗实录》中夸大摄政王多尔衮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所修《世祖实录》记录了多尔衮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重修清初四朝实录时,为称述先祖功业,又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该学者旨在说明

    A. 历史解释因史实考证变化而变化

    B. 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须有不同理解

    C. 朝廷权力之争导致影射史学出现

    D. 官修的史书有致用高于求真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贝克莱的观点。与他的主张相类似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守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对立统一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原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有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汉赋和唐诗

    B. 风俗画和文人画

    C. 元曲和摊戏

    D. 话本和小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艺成就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

    A. 汉赋

    B. 楚辞

    C. 辛弃疾的词

    D. 白居易的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革新

    B. 造纸术的改进

    C. 重文轻武政策

    D. 科举制的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属于

    A. 骚体

    B. 宋词

    C. 元曲

    D. 明清小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 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 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 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 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

    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 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B. 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C. 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D. 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A. 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B. 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C.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 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 儒学在汉代已成为传统文化的单一思想

    B. 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C. 各级教育都以传授道家思想为主

    D. 黄老之学的政治功能得以彰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近代以来,民间及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等每每可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中规定,“自不得提书夷字”。“夷”的使用自此受到限制。这反映出

    A. 清政府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清政府向近代化国家转变

    C. 清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D. 清政府的对外观念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新词,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这表明魏源

    A. 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

    D.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为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为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

    A. 不愿公开反对儒家思想

    B. 混淆了孔子和孔教的区别

    C. 主张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 从技术到器物

    B. 从制度到思想

    C. 从制度到文化

    D. 从器物到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

    A. 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

    B.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C. 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D. 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一法,丙—道

    B. 甲--儒,乙—道,丙—墨

    C. 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D. 甲—道,乙一墨,丙--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

    ——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

    材料二早期维新派代表冯桂芬认为: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而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

    ——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

    材料三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有所变化。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这和当年不分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

    (3)依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怎样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绝非可以舍弃一切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与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就是没有西学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也要从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学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可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之处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一中的“时人”指谁?对待改革,材料二中的“一般人”与材料一中的“时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

    (3)材料三的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