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1 题
  1. 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世纪末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地被引种,进入18世纪以后,在欧洲得以大片种植。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得以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前提是

    A. 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 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C. 玉米的价值与功用   D. 欧洲人开放的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治其罪。故事中赵宣为官所借用的途径是

    A. 九品中正制

    B. 孝廉

    C. 科举制

    D. 军功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 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 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 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民日报》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大跃进运动

    B. 三大改造

    C. 文化大革命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反映了

    A. 近代科技研究方法形成

    B. “蒸汽时代”的终结

    C. 科技结合推动文明发展

    D. 实验促进科学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 孙叔敖

    B. 管仲

    C. 李冰

    D. 郑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中的人格指权利义务主体。黑格尔认为,“罗马的人格权不是人本身的权利,至多不过是特殊人的权利”。这里的“特殊人”是指

    A. 奴隶

    B. 罗马妇女

    C. 罗马公民

    D. 罗马居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

    A. 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 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 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 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唐代诗歌繁荣原因的是

    ①唐朝社会环境开放与繁荣

    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③科举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

    ④市民阶层的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A. 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 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 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 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九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观察漫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 该漫画描绘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 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由国子监掌管“训导之政”,各学分设博士、助教主管施教。国子学只准收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和从二品以上曾孙;太学只准收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和从三品曾孙。只有律学、书学和算学才允许的收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在地方州县也设有经学博士、助教,主管教育本州县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宋承唐制而略有所减,中央设国子学、大学、四门学三学,州县也各设州县学。国子学收朝廷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资格限制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至南宋时,国子学也并入太学,官学的层次和管理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此同时,书院兴盛。南宋许多著名理学家都热心于书院教育,如朱熹就先后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书院为有志于学术的士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院与家庭教育、蒙养教育等民间教育组织形式,是构成宋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学校教育有何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与各报记者谈话中说:“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故目前吾国惟一急要之问题,乃为如何挽救此已就崩溃之国民经济,而使人民获得相当之生活?为如何解决货弃于地而民困之矛盾可耻的现象,而谋国民经济之发展?”“……须有一个运动继生活运动而起,其名为‘国民经济之建设运动’.此国民经济运动,乃以振兴农业,改良农产,保护矿业,开发矿产,扶助工商,调节劳资,开辟道路,发展交通,调整金融,流通资金,促进事业为宗旨,而已革除苛捐杂税,减免出口税,与要求新宪法之实施,禁止纸币之乱发,为建设国民经济之初步。”

    (1)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

    (2)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前往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西行路上,他走过八百里大沙漠,“上元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玄奘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他曾被高昌王阻留,但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到达目的地后,历经十七年学遍了当时佛教的大小乘各种学说。

    643年,玄奘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备载唐代西北边境至印度的疆域、山川、物产、风俗、政事和大量佛教故事和史迹,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他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逻辑学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脊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回国受到唐太宗热情接待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为何被誉为“中国脊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