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填空题 7 题,简答题 1 题,综合题 1 题,实验题 2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碳原子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二氧化碳分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碳、氢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 2H   B. 2H2   C. H2   D. 2H+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矿石粉碎   B. 酒精燃烧   C. 冰雪融化   D. 汽油挥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过滤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加热液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mg/L):Ca~20、K~3、

    Zn~0.06、F~0.02等。这里Ca、K、Zn、F是指

    A. 原子   B. 离子   C. 元素   D. 单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将压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是由于球内的气体分子

    A. 体积增大   B. 质量增大   C. 间隔增大   D. 个数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NaCl   B. O2   C. H2O   D. KMnO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7 题
  1. 今天天气晴朗,空气质量优良。

    (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2       B. CO2        C. PM2.5      D. SO2 

    (2)医疗急救时需要用到纯氧,这利用了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据图②中显示的信息回答。

    (1)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镁元素是质子数为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离子符号为______。

    (3)氯化镁(MgCl2)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宏观和微观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若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在下列微观粒子的示意图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符号写出D中粒子所表示的物质为___________。

    分别由B和D中的粒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C中粒子构成的物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①中所得气体是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示意图。

    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其净水原理如图:

    (1)通过滤网可去除_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2)抗菌活性复合滤料中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B中现象是声带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身边的元素”展台摆放了一些家居用品,告诉大家身边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依据化学式计算出Na2S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NH3与食品工业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NH3与无机化工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图2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

    ② 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温度低于40 ℃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用下图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从微粒角度解释:

    (1)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原因是______。

    (2)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

    (1)实验现象是______。

    (2)实验结论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

    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实验I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补全实验II的实验现象:________。

    (3)实验III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依据实验III,可以得到的关于蜡烛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III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图所示实验相比,实验3的优点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