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热(zhì)   粗(kuànɡ)  灭(jiān)      相形见(chù)

    B.帖(yù)   怨(mán)    熟(ān)        面面相(qù)

    C.让(shàn) 粗(zào )   胎(pī)        守不渝(kè)

    D.船(wù)   金(yòng)    力能鼎(káng)  钟齐鸣(qìn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辖制  挟制  屹立  昳丽  烜赫一时  沸反盈天

    B.牵扯  牵掣  侥幸  矫形  管中窥豹  管窥蠡测

    C.熔铸  融会  菲薄  诽谤  鬼迷心窍  诡计多端

    D.文饰  纹身  辅弼  复辟  变本加利  辩才无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真挚的爱情是能经得起风雨的侵蚀和困境的磨砺的,张良斌和李梅芳的经历就是雄辩的例证,在走过十年艰难的路途后,他们终于喜结金兰

    D.这部作品一发表,立即赢得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一致好评,毁誉参半,文章作者也因此迅速走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是否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进行文化创新。

    B.《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C.“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首义第一炮、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后被列为“四书”之一。

    B.罗曼·罗兰《巨人三传》有音乐家贝多芬、画家米开朗基罗以及创作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著名小说的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C.曹禺《雷雨》通过人物的血缘纠葛和命运的巧合造成矛盾冲突,特别是周朴园的亲生儿子周萍、周冲和鲁贵的亲生孩子鲁大海、四凤的情感冲突更让读者缠绵揪心。

    D.钱钟书的《围城》和沈从文的《边城》,都有“城”,但两部作品却是风格不同的长篇小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

    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可以列举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与风景和人体有关。上世纪90年代研究者发现,所有人都喜欢草原景观,这种景观偏好的一致性,超越了文化差异和特定的阶层差异。就人体来说,身材匀称、面容姣好通常会被认为是美的。

    第二种类型是对整体相似形式的欣赏,如葵花籽的排列,海螺壳的构造。在黄金分割比中,我们能发现典型的整体自相似性。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我们对美的欣赏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因此所有人都喜欢具有黄金分割比的形式。

    第三种类型是对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这种欣赏的普遍性与非凡的艺术作品有关。泰姬陵、《蒙娜丽莎》或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为之着迷。

    当我们将风景或者人体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这种感知依赖某种神经模式的高度局部化的激活;当我们将整体自相似形式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相邻皮质区的共振产生更加深远的皮质并行激活;对那些伟大的、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经验,依赖我们整个美的欣赏和认识构造的整体激活。这三种类型都意味着审美实际上就是大脑愉快,但神经刺激的范围有所不同,而经验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局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吸引力;在并行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在整体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惊人的美。

    对风景和人体的偏好之所以是普遍的,因为它们都起源于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智人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它们先于任何文化区分,这就是它们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在今天仍然保持普遍性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美是在人类原始文化时期确立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它明显朝生殖和生态方向发展,因此,在美学范围中,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善的体现。

    对于整体自相似形式的审美偏爱,也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展和选择出来的。它在今天的普遍性,来源于相应基因结构的永久性。这种类型的美是在动物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比人类更早的来源。这种类型的美的作用存在于认识领域。在美学领域中,我们可以说它是真的体现。

    最后,我们在对伟大的美的着迷上体现出来的普遍性,很可能扎根于皮质的构造之中。由于这种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我们都具备感知这种美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的美的欣赏感知也是普遍的。这种类型极有可能是在人类文化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在最近4万年中发展起来的,它在这三种类型中最为晚近。这种伟大的美,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释放出无目的的神经烟火。就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在这种类型的美中,我们才真正地进入了纯粹的美的领域,这是一个为美而美的领域。因此,在美学领域中,这种美是美本身的体现。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对“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是为美而美。

    B.它表现为所有的人都喜欢草原景观、美的人体、整体自相似形式和艺术作品。

    C.它的每一种类型都能使人经验到吸引力、意味深长的愉快以及惊人的美。

    D.它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超越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

    2.对美的欣赏普遍性的三种类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神经刺激范围和经验质量方面,三种类型是渐次增大和加强的,但实际上都是大脑愉快。

    B.在起源方面,审美普遍性的三种类型都起源于选择效应对基因的影响,而扎根于人体皮质的构造之中。

    C.在产生时间方面,“整体自相似形式”类型最早,“风景和人体”类型次之,“非凡艺术作品”类型最晚。

    D.在美学领域中,三种类型分别是善、真、美的体现,而只有在“非凡艺术作品”类型中的美才能令人进入纯粹的美的领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共同的审美偏爱证明了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即所有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

    B.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都能感知非凡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皮质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

    C.三种类型的审美偏爱都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确立的,都有赖于神经刺激。

    D.在美学领域中,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美是美本身的体现,而其他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俄罗斯妈妈

    【俄罗斯】弗拉季斯拉夫·费多托夫

    1944年夏天,列宁格勒城里出现了第一批德国战俘。他们是被押来拆除一栋在战争期间被炸坏的大楼。

    突然,人群中响起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叫喊声:“混蛋!畜生!”紧接着,一个手臂细瘦、双拳紧握的老妇人推开前面的人,朝走在队伍边上的一个年轻德军战俘扑了过去。“你这是干什么?你就是打死他,也换不回你的亲人啊……而且也不止你一个人这样……”巴甫洛夫娜安慰着这个老妇人。巴甫洛夫娜的女儿丽托奇卡是在列宁格勒被封锁后的第一个冬天饿死的。儿子科连卡7月份去当了志愿兵,8月份就在卢加牺牲了。

    那个受了惊吓的德国小兵,长得又瘦又小,红红的头发,跟巴甫洛夫娜的儿子科连卡也许年龄一样大,也那么年轻。

    一次,她无意中看见了那个被袭击过的红发年轻德国战俘。战俘们的队长,正在按照守卫士兵们的吩咐朝他大喊大叫。中午,车给战俘们送水。每次咽水时,汉斯,她这么称呼那个红头发的、笨拙瘦小的年轻德国战俘,细细的脖子上突出的喉结一动一动。她觉得他非常可怜,要是能给他点吃的该多好啊。

    她回到家,切了几片黑面包,抹了点猪油。再从只剩下半罐的糖罐里取出两块糖放在上面,然后又取了一块……

    “妈妈……好……好………谢谢……好……谢谢。”汉斯结结巴巴地说着,那块面包在他的嘴里嚼了很长时间,怎么也咽不下去。

    第二天,她躲着看守的士兵,又把自己带来的一小包吃的转交给汉斯。

    此后的一天,上车的时候,一个守卫朝汉斯又喊又叫,想从他手里夺下那个小凳子。

    “你要带着凳子去哪儿?”

    汉斯怎么也不肯松手,抓得紧紧的。

    “长官,请您允许……可以吗?”汉斯用德语夹杂着俄语请求着。

    “你快松手吧。他愿意把凳子顶在脑袋上你也别管。”另一个守卫的士兵过来解围。

    战俘们七手八脚地把汉斯推上了卡车,把那个小凳子藏了起来,免得让守卫的士兵看着不顺眼。

    巴甫洛夫娜的茶还没喝完,门铃响了。铃声很短,很突然。肯定不是邻居,她的那个女邻居不这样按门铃。

    门外站着的是汉斯。这不是做梦,也不是幻觉。他一只手拿着那个蓝色小凳子,一只手攥着从头上摘下来的船形军帽。

    “这是给您的礼物,俄罗斯妈妈……”汉斯用自己的母语激动地快速说道。

    如果巴甫洛夫娜能听懂德语的话,汉斯最后的一句话是:“我永远也忘不了俄罗斯妈妈的善良。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是法西斯。不是这样。”

    巴甫洛夫娜拉着汉斯的手,把他领进了屋里,虽然她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汉斯把凳子放在了门厅里,笨拙地弓下身子,拥抱了一下身材瘦弱的巴甫洛夫娜。他身上的石灰让巴甫洛夫娜喘不过气来,他脸上刚刚长出来的火红柔软的胡须触到了巴甫洛夫娜的两腮。最后,他快速捡起掉在地上的军帽,跑出了巴甫洛夫娜的家。

    是这栋楼的看楼人安德烈给汉斯指的路。他很快就明白了汉斯要找谁,因为他不止一次看见过巴甫洛夫娜拿着小包去那片废墟。

    战俘们又清理了两天那片废墟。这两天满头白发的巴甫洛夫娜都来给汉斯送吃的,所有的守卫士兵都认识她了,也不再赶她。汉斯只要从远处看见她,就马上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她把小包交给他,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怜惜和慈爱,他的目光里满是谢意和感激。两天后,战俘们被送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们再也没有在这里出现过。那栋被炸毁的大楼被拆除后,那里修了一个小广场,妈妈们经常推着婴儿车来散步。

    那个小凳子在厨房里用了好多年。巴甫洛夫娜每次把小凳子搬过来坐下,就会想起红头发的汉斯。

    “费多尔,你不是木匠。你做不出这样的凳子来。”巴甫洛夫娜对丈夫说。

    “我怎么能和那个手艺人比呢?”费多尔似乎有些生气地说,“我还杀过那些手艺人呢,因为他们的脑门上也没写着谁是木匠,谁是法西斯。”

    (选自《读者》,李冬梅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守卫士兵对巴甫洛夫娜给汉斯送吃的的态度由拒绝变成默许,主要是因为其被巴甫洛夫娜与战俘汉斯之间跨越仇恨的亲情感动了。

    B.汉斯能够把礼物成功地送到俄罗斯妈妈的手里,不仅是因为他巧妙地躲开了看守士兵,更是因为两个地方离得近和同伴的帮助。

    C.德国战俘为了赎罪而不停地劳作,在拆除被炸毁的大楼并清理完废墟后,为那里的人们修了一个小广场,这是他们恢复良知的开始。

    D.小说安排的巴甫洛夫娜给德国战俘汉斯送吃的有关情节,其意图是通过这位俄罗斯妈妈有违常理的举动,从正面凸显她的善良本性。

    E.巴甫洛夫娜与汉斯无亲无故,在战争中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汉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西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敌对与朋友、亲人的关系。

    2.小说的结尾写巴甫洛夫娜与丈夫费多尔的对话,从中折射出二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概括说明。(4分)

    3.小说的主人公是巴甫洛夫娜,但为什么还用较大篇幅写汉斯?请简要分析。(4分)

    4.小说由巴甫洛夫娜给汉斯送吃的和汉斯给巴甫洛夫娜送小凳子这两条线索贯穿情节,你认为哪条线索起的作用大?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狭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  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              彻:透彻

    B.圣人我矣              诏:教导

    C.叙先贤遗迹              遗迹:留下踪迹

    D.自称无方之民            无方:不行礼义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C.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气盎然”的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3分)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3分)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3分)

    5.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3分)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 日 幅 巾 杖 屦 独 游 山 寺 遇 数 客 盛 谈 文 史 词辨 纷 然 公 坐 其 下 人 莫 之 顾 。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选自《青琐高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注: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

    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2.上下两阙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5.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给下面新闻补一个总结性的结尾。(不超过20字)(4分)

    “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年末岁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年终工作会议上的“发飙”,这也是尹蔚民面对全国几十名厅局长的发问。虽然尹部长的“发飙”很“给力”,但农民工讨薪事件仍未绝迹。如果监管力度不加强,法制制度不健全,处罚措施不到位,明年、后年乃至更远的将来,如何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仍将是个难题,部长还得因此事年年“发飙”。但愿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给下面的漫画写个题目(不要以“无题”为题),并写出寓意(4分)

    题目:

    寓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根据鲁迅《呐喊》中的小说名和人物写成的一个上联,请根据《呐喊》中的其它作品和人物(如:孔乙己、华老栓、杨二嫂、七斤嫂等等)写出下联。

    上联:未庄演《社戏》,阿Q哥革命反被革命误

    下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古语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歌德说,才能是在寂静中造就,而品格则是在世间汹涌波涛中形成。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幅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

    请以“静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