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填空题 4 题,简答题 2 题,推断题 1 题,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4 题
  1. 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 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 “矽(xi)”。

    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锡               B.硒               C.硅               D.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来水的净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沉淀         B.砂层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烧杯             B.试管             C.燃烧匙           D.量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的是

    A.横烧秸秆         B.汽车尾气          C.燃烧煤炭         D.光合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混合后分子变小了

    B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原子的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右图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

    B.氟原子形成的单质分子的化学式为F2

    C.氟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

    D.在化学反应中,氟元素的一个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元素呈+6价的是

    A.Cr2(SO4)3          B.CrCl2             C.Cr2O3             D.K2CrO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N (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的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 (NO2)3由三种元素组成                 B.N (NO2)3属于化合物

    C.N (NO2)3的一个分子中含有7个原子        D.N (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入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

    D.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abcd             B.bcd              C.abc              D.a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甲可能是单质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3分)人们常说:(1)高原上缺氧 (2)海产品中含锌 (3)硬水中含镁离子。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中的“氧”________;(2)中的“锌”________;(3)中的“镁离子”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M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M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质量比依次为________;

    (2)化合物M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26               B.40               C.58               D.9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氢化钙(CaH2)固体可用于登山队员的能源提供剂,与氢气做能源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实验室常用装置A~E制取和收集气体,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_

    (填装置序号,下同),理由是________。

    (2)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你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若用装置F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把装置F中的“导气管”补充完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________。

    (2)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

    (3)图三所示反应为:C(石墨) C(金刚石),你对该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错误操作常会引起不良后果,请写出引起下述后果的可能原因。

    (1)过滤操作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________

    (2)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时,试管破裂________

    (3)实际所量取稀盐酸的体积比读数值偏小________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Ⅰ为红色固体,氧化物Ⅰ和单质Ⅲ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①中 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2)氧化物Ⅱ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________性;

    (3)反应③的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Ⅲ,也可能是________;

    (4)上图中有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图示以外的化合反应,且反应前后有一种元素显示三种不同的化合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1 题
  1.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氧化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甲装置中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__。

    (2)该实验时应注意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氧化铜反应的充分证据,因为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与结论】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同学们决定用乙装置替代甲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_______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___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观察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硅(SiO2是一种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这种石灰石样品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②将100mL稀盐酸平均分成体积相等的两份,并分别倒入两个锥形瓶中;

    ③将上述两份样品分别投入各盛有50mL稀盐酸(足量)的两个锥形瓶中,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

    (2)若实验测得该石灰石样品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为20%,则m的值为多少?(要有计算过程)

    (3)若再称取12.5g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为20%的该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3g,则10.3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