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国家建立经济特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更多地吸引侨资、外资   B. 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C. 对外资企业可以提高税收,增加收入   D.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九一三事件   B. 四五运动   C. 粉碎四人帮   D. 邓小平复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B、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成为过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开国大典   B. 中共“八大”召开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总结的这一政策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化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全行业公私合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

    A. 《中华民国历史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     )

    A.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B.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全面发展

    C.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定

    D.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地区是(    )

    A.安徽阜阳县             B.安徽凤阳县

    C.安徽六安县             D.安徽巢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选择的省份是(    )

    A.广东、广西            B.广东、福建

    C.江苏、浙江           D.福建、江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的改造时期,它走的道路是(     )

    A、移资海外      B、公私合营     C、股票上市      D、外商独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A. 国有企业   B. 沿海城市   C. 经济特区   D. 农村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右图反映当时中国正处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的宣传画与下列那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西部大开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喊出这个口号的应该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雷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的会议是(  )

    A.七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与原宗主国(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哪一问题提出来的(   )

    A. 香港   B. 香港、澳门   C. 台湾   D. 香港、澳门、台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确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机构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共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

    A.反对民族分裂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平等                    D.民族团结互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1)以上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起止时间?抗美援朝的原因?

    (2)当时的司令员是谁?这支部队的名称是什么?被誉为什么?

    (3)在上甘岭战斗中牺牲的英雄是谁?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新中国的历程中出现了一些现象,留给我们许多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内容出自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文件?该文件颁布后,在新解放区内开始了一场什么运动?

    材料二:“大跃进”运动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土法炼钢浪费大,质量差。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其中300万吨土钢无法使用。由于从农业上抽调几千万青壮年劳力上山炼铁、炼钢……1960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22.7%;粮食产量减少了1030亿斤。

    (2)阅读材料二,概括“大跃进”运动给我们带来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南方有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它被划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人以“一夜崛起之城”来形容它的发展变化之快。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个城市?我国划定这些经济特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今天的聚会是……56年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最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因为在1992年,……我们终于能够建立一个基本的共识。……在那个基础之上,我们在1993年进行了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的会谈,打破了40多年来的一个僵局,两岸的人民可以同声叫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摘自2005年4月2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后的答谢辞

    请回答:

    (1)“56年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最高层次的一次”是指哪年以来的第一次?

    (2)“在1992年,……我们终于能够建立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指什么共识?

    (3)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分别担任的是什么协会的会长?当时双方是在什么地方举行的会谈?(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明确提出要      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定了争取用      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初,        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1)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关键之一是1949年“中国新生”,请写出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发生经济大危机的美国,还有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

    (2)材料二中,中国“改革调整机遇”是指什么会议的召开?中国进行 “改革调整”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齐鲁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大包干就是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