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实验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硫、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O2、NO2二种气体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

    B.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

    C. 往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 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向溶液中加入固体KNO3后,铜片质量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下关于铜跟浓、稀HNO3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浓HNO3与铜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多

    B. Cu与浓HNO3反应比与稀HNO3反应剧烈

    C. 两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都等于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

    D. 生成等量Cu(NO3)2,消耗浓HNO3的量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

    A. 臭氧层空洞   B. 温室效应   C. 光化学烟雾   D. 酸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

    B. 豆科植物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 将氨转变成硝酸及其它氮的化合物;

    D. 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实验室里需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的试剂是(   )

    A. Na2SO3   B. FeSO4溶液   C. 浓硝酸   D. 浓硫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B. 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食品的漂白

    C. 用作“钡餐”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硫酸钡

    D.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反应中能产生气体,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   B. 稀硫酸与硫化亚铁固体反应

    C. 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

    A. 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 亚硫酸与氧气反应

    C. 浓硫酸与炭反应   D. Na2SO3固体与浓H2SO4 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按右下图进行实验,试管内充满NO,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一定体积的O2,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绘,不正确的是

    A. 若最终有气体剩余,气体可能是NO

    B. 若最终有气体剩余,气体呈红棕色

    C. 试管内溶液为稀硝酸

    D. 试管内液面高度肯定会上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组物质中,常温下能起反应并产生氢气的是(   )

    A. 铜与浓硝酸   B. 铜与浓硫酸   C. 铁与稀硝酸   D. 铝与稀硫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B. 液氨可用作致冷剂

    C. O2、H2S、SO2、H2均能用浓硫酸干燥,且常温能共存

    D. 过量的S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褪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发射“神六”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无色气体(CO2、H2O、N2、NO)从火箭尾部喷出。但在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尾部喷出大量红棕色的气体,产生红棕色的气体的原因是(   )

    A. NO遇空气生成NO2   B. 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C. CO2与N2反应生成CO和NO2   D. 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其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反应产物与其浓度有关的是(   )

    ①Cu与HNO3溶液   ②Na与O2    ③Zn 与H2SO4 溶液   ④Fe 与盐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2S→SO2   B. SO2→SO32-   C. HNO3→NO2   D. S→Cu2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K+、H+、SO32-、S2-   B. NH4+、K+、OH-、Cl-

    C. H+、K+、MnO4-、SO42-   D. Fe3+、Na+、S2-、NO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或加入另一种物质仍无沉淀产生,则通入或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 氨水   B. CO2   C. 过氧化氢溶液   D. SO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CO2中混有少量SO2: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NO中混有少量NO2气体: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C. 食盐中混有少量NH4Cl:加过量NaOH溶液后加热蒸干

    D. 硝酸混有少量硫酸:加适量BaCl2后再过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B. 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C. 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

    D. Fe与过量稀HNO3反应:3Fe+8H++2NO3- =3Fe2++4H2O+2N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图甲装置收集并测量NO的体积

    B. 用图乙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C. 用图丙装置实验室可以制氨气

    D. 用图丁装置制取并收集S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为了检验SO4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案,其中方案最优的是(   )

    A. 方案甲: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 方案乙: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C. 方案丙: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D. 方案丁:试液无沉淀(也无气泡)白色沉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Ⅰ.在 NH3、H2、N2、O2、SO2、NO2、Cl2等七种气体中:

    (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颜色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与水反应,且在反应中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Ⅱ.在某100 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 mol·L-1、0.1 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 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SO2被称为“空中死神”,其对环境的危害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少危害,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在实际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工业上常用生石灰来处理煤炭中的SO2,这是利用了SO2属于_______氧化物的性质。

    (2)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下:

    ①此种方法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通过下列工艺流程可制备化工原料H2SO4和清洁能源H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

    A. 设备A中的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B. 该生产工艺的优点:Br2可以循环利用,并获得清洁能源H2

    C. 该工艺流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SO2+2H2O=H2SO4+H2

    D. 设备B中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D、X、Y,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条件略去)

    (1)若A为NaOH溶液,X为CO2,D是沉淀,则Y可为________(填序号)。

    A.SO3     B.Ba(OH)2       C.H2SO4       D.CaO

    (2)若A为黄铁矿(FeS2),D是H2SO4,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则A与D反应生成的一种化肥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D的浓溶液与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和X均为单质,反应Ⅲ的现象是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则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取和收集纯净、干燥的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能否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___(填“能”或“不能”)。

    (2)若利用装置I制取氨气,根据实验要求,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

    a接_____,             

    ②装置I应选用的试剂为浓氨水_______ 或 ______(填序号)。

    A.氢氯化钠    B.浓硫酸     C.硝酸钾   D.生石灰

    ③为了得到干燥的氨气,实验室不能用于干燥NH3的试剂是_________。

    A.浓硫酸      B.碱石灰       C.NaOH固体

    (3)收集一瓶氨气,按下图玻璃装置进行实验。先打开旋塞①,B瓶中产生白色的烟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稳定后,关闭旋塞①,再打开旋塞②,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氨气通入盛有氧化铜粉末的玻璃管中,加热有红色固体单质和无色气体单质生成,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广口瓶内液面下降,则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V L 18 mol·L-1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③实验结束时测得铜减少了3.2 g,则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转移的电子为_____mol;反应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1。(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V 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