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null 15 题,单选题 12 题,判断题 5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2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人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材料说明军机处

    A. 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实权

    B.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 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D. 行政效率高且保密性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此规定是为了(   )

    A. 禁绝商人下海贸易   B. 规范船只制作标准

    C. 减轻百姓造船负担   D. 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5 题
  1.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②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等级

    ④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为近代日本发动的黄海大战的形势图。此战的直接影响是

    A. 日本控制了该海域制海权

    B. 中国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C. 日本在北京至山海关驻兵

    D. 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重大胜利以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景出现在

    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 北伐战争期间

    D. 日本占领南京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帝为变端四起人心动摇引咎罪已谕》说:“川乱首发,鄂乱继之。今则陕湘警报迭闻,广赣变端之见。区夏腾沸,人民动摇。九庙神灵不安歆飨,无限蒸庶涂炭可虞。此皆朕一人之咎也。”清帝所针对的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运动

    D. 维新变法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国民党曾对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如下表述:“暴动”;“是中共企图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一次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暴动”;“从此中共走上布尔什维克道路”,该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这张催人泪下的照片讲述的是1987年72岁的台湾退伍老兵回到阔别37年的故乡浙江舟山时的感人场景。台湾老兵能够回家得益于

    “妈,我回来了。”

    A.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C. 台湾当局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D. 两岸“三通”的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中国参加的一次会议上,虽然绝大多数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和平友好的诉求,但有的国家代表攻击共产主义,有的则表示了对中国的疑虑。会场的气氛越发紧张。周恩来登台讲话时,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这个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不结盟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1990年4月到2015年5月,我国共派驻维和部分2837人,另派有军事观察员、参谋军官89名,合计2926人,成为世界上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 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被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末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为改变此状况,梭伦的做法是

    A. 实行财产等级制

    B. 确定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C. 废除债务奴隶制

    D. 确立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赛罗曾指出:“发生不公行为常常甚至是由于对法权的某种曲解。由于过分机敏的,然而却是用心险恶的解释,……。”在古罗马法发展过程中,首先有助于改变上述情况的重要环节是

    A. 建立起自然法体系

    B. 制订万民法

    C. 颁布“十二铜表法”

    D. 沿袭习惯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国政治制度史>记载:“1832-1868年间,共更换了10届内阁,其中2届发生在大选之后,8届因平时下院投票选出。”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内阁对议会负责

    B. 成员由国王提名产生

    C. 首相国王共进退

    D. 控制议会立法掌实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传统,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C. 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杜鲁门回忆录》:“(1947年)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 美苏战时同盟破裂

    B. 冷战政策就此开始

    C.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该材料最能说明(   )

    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在继续抗日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

    A. 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 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 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 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A. 北伐战争

    B. 遵义会议

    C. 南昌起义

    D. 土地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奉命东进徐州、蚌埠地区,中野与华野会合,共同作战,遂发展成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材料中的方框内填写的应是

    A. 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下是对某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报道……(来北平)参加的代表单位45个,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正式代表 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共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 筹备建立新中国

    B.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商讨颁布新宪法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尼克松说:“我知道……使我们(中美)走到一起的原因,是我们都认识到世界的新形势,是我方认识到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策,以及我们的政策。”材料中“世界的新形势”指(  )

    ①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         ② 欧洲联盟成立

    ③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 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巴黎会社委员兰维埃说:“公民们,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话也说不出来了。不过,请允许我赞颂巴黎人民,因为他们给全世界做出榜样。”这里的“榜样”是指(     )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

    C.废除旧的国家机器       D.打击国内外反动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对文中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C.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A. 冷战政策

    B. 马歇尔计划

    C. 杜鲁门主义

    D. 欧洲一体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D.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凡秋耕欲深“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A. 集体劳作   B. 男耕女织   C. 精耕细作   D. 个体经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 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 加强了对市场的直接监管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5 题
  1.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马法自诞生以后,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61年,联邦德国修建的柏林墙标志着德国分裂,也是美苏“冷战”加剧的表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

    材料二(1984年6月22日邓小平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近70年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大陆商务部台港澳司“历年两岸贸易统计”

    材料四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致辞》(2015年11月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想的“新办法”,并概括这一构想的依据。

    (3)据材料三,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据材料四,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历史上的优秀的成果,为今天建设法治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

    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摘自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蕴含的基本理念。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从中外各举一例说明其实践运用。

    (3)概括材料三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历经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据此归纳“传统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原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冷战”起源的最主要原因。

    (2)有学者指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方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任举两例说明这种“对抗的结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3)美国的智者曾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据此并结合所学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分析其有利条件。

    (4)基辛格曾说:“世界之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运动。”基辛格所说的“世界新秩序”的含义是什么?推动世界从“旧秩序”走向“新秩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应该如何面对世界秩序变动的新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