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国外投资者的影响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出现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   )

    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

    B.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

    C.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

    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猪的骸骨     B.稻谷遗存     C.炭化粟粒      D.贮粮窖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 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

    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象征

    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19年5月,清华大学师生在操场上焚烧日货。这种举动(   )

    ①属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②表达了我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决心

    ③表现了清华师生的爱国情操

    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B.中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民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曾国藩在总结湘军与太平军在湘潭、岳州作战取胜的原因时说:“湘潭岳州,两次大胜,实赖洋炮之利。”基于这种经验,后来他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D.安庆内军械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清末状元张謇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

    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

    ③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

    ④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哪些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①一战结束     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③日本全面侵华   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工商业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文革”开始后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城市化进程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和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主要是因为(   )

    A、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B、农村经济体制的僵化和弊病,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最具代表性和严重性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农村人口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却又最低

    D、农村经济体制的复杂程度和改革所需要的力度,都远远低于城市体制,比较容易展开。加上经济体制改革是新生事物,经验不足,所以,先从农村经济体制入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1957年增至535万吨,1958年达到1 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仅有800万吨。  

    (1)1949-1957年,我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2)1957-1958年,我国钢产量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2分)

    (3)1949年以来我国钢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8分)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2分)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一项成就。(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2分)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分)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1分)请说明理由。(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