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孟子》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这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礼乐制度崩溃    C .宗法制的影响      D.人本思想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居延汉简》曾记载编户齐民户籍情况,如户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男同产2人,妇同产2人。宅一区值3000。田50亩值5000。用牛2值5000。”这样详细记载户籍情况主要是为了(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的社会动荡  

    B.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稳定

    C.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D.征调人力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 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由此可知当时

    A.《大公报》有较浓重的反共色彩          B.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广泛支持

    C.《大公报》反对国民大革命运动          D.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彻底破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A. 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 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C. 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D. 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中古黑暗时代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表格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国  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

    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               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             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大多数英国政治家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坚信不疑……长期指导英国政策的帕尔默森勋爵称自由贸易是:‘一项伟大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剑桥大英帝国史》)文中帕尔默森勋爵的名言应出自下列哪个时期

    A.17世纪中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初期     D.19世纪中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下旬公布了有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

    A.众议员席位分配      B.参议员席位分配    C.大法官人选     D.总统人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史 实                                             推   论                                                                                             选 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广泛的政治文化交流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马克·布洛赫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意在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15、16世纪)西欧的封建专制王权是在市民——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而确立起来的,为了取得市民——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加强自己的实力,一般都采取……扶植资产阶级的势力,打击或削弱封建地主贵族的措施。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6分)。

    (2)试以英国为例,说说15、16世纪封建专制王权采取的哪些政策起到了扶植资产阶级的作用?

    (4分)在英国国家的政治走向上产生了什么结果(2分)?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6分)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4)当这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表现(6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6分)海洋自古以来就成为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路径。近代以来,海权论兴起。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上,谁重视海洋,先控制海洋,谁就能抢得先机。

    材料一: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

    材料二: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近400多年的大西洋时代。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开始筹划海防。李鸿章认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认为,兴办海军“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将以“歼灭敌舰队,控制敌海面”为首要作战任务。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二战后,大西洋时代结束了,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

    ——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3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美洲发现与地中海时代结束的内在联系(4分)。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大西洋时代主导近400多年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海防观点的差异(4分);结合材料和19世纪90年代的史实,说明这种差异对中日产生的结果(6分)。

    (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外史实,从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4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