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选择题 4 题,小作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漫话“渔樵”

    “渔樵”中的“渔”和“樵”,本意分别为“打渔”和“砍柴”,是农耕社会时期极其常见和平凡的两种劳动;它们合在一起时则指两种身份,即渔父和樵夫。有意思的是,这两类劳动者在中国历史中被一些文人合二而一,并被赋予了高雅、旷达甚至超凡入圣的品性,每每具有哲人的智慧。就说《屈原列传》中的那位渔父吧,在屈原表明自己不会听从劝告,宁死也不愿让光明纯洁蒙上世俗尘埃的意思之后,他只好笑着拍打船桨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中就包含一种与世推移的思考,足可见得这不是一般的渔父,他的举止和言谈都有不同寻常的高雅。《观棋烂柯》的传说,则将樵夫的隐逸高超流传于世: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童叟下棋,站在一旁观看,一局终了,拾起斧头欲去,斧柄已经腐朽,回到家里,无人相识,原来已经过了百年。这和那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真可谓异曲同工,仿佛都在表明“渔”和“樵”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除开传说,真实的渔父和樵夫还有的是,像姜子牙、严子陵就都曾是“钓叟”,朱买臣得志之前也曾经砍柴卖柴,有了这些青史留名的“渔”“樵”,也就难怪“渔樵”要与高雅以及学识联系在一起了。

    渔和樵本来是两码事,为什么被文人、被历史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樵夫和渔父和山水最亲近,所以就很自然地被看成超然物外、远离名利却又旁观兴亡成败的理想人物。在一些士大夫笔下,他们尽管大字不识,却德才兼备,博古通今,而且在饮酒食鱼之中享用无尽的自由,甚至于被推崇为“不识字渔樵士大夫”。历史的真实是,渔樵和士大夫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那些渔樵,苦于生活的基本需要,风里来雨里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可谓渔父生活的写照,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则是历史上樵民的普遍心态。这样的“渔樵”,其实是很难有财力学问、闲情逸致去饮酒品茗、说古道今的。

    之所以有“不识字渔樵士大夫”,是和文人即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分不开的。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就是“士”,也即一般意义上的“文人”,其进身之阶往往是儒家道统下的“学而优则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仕途坎坷,一些人虽然屡有作为,也往往因为正直、犯颜而屡屡遭遇不平。儒家固然主张“入世”,却也并不排除“出世”即退隐的必要,孔子就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况且,在服膺儒教的同时,还会接受道和佛的影响,自给自足、遗世独立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天性。这样一批知识分子,无论怎样廉洁正直,怎样热衷事功,自我宽解,力求旷达,也难免时有退隐避世的虚无之感,托身渔樵、寄情山水也就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取材于刘禹轩《漫话“渔樵”》,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渔樵”一词中的“渔”和“樵”,最初只是指平常的打渔和砍柴两种劳作,后来才逐渐被赋予新的内涵。

    B.屈原不为渔父的劝说所动,选择用死来捍卫光明纯洁,显示出他和那些有与世推移处世思想之人的不同。

    C.在中国历史上,“渔樵”是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群体,晋人王质以及武陵渔人就是这一群体的代表人物。

    D.一些青史留名的渔父和樵夫,加强了人们对渔樵身份的美好想象,让渔樵与高雅以及学识联系在了一起。
    2.下列有关渔樵文化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解释渔樵文化的成因,可以从理解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入手。

    B.对所谓的“不识字渔樵士大夫”的推崇,美化了渔樵文化中的渔樵劳作。

    C.渔樵文化内涵的最后确定,有赖于渔父樵夫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不断提高。

    D.渔樵文化中本来就兼有儒家的仕、隐观念,与道、佛等还有一定的联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再伤害,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名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名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事,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率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希赢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没过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纯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身后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的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   )(   )(5分)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5分)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链接文字,完成小题。

    苏轼的内心与渔樵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经历了人生中的最黑暗时期。但是,也正是人生中的这一次遭遇,让苏轼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这一时期的苏轼,仿佛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自己所伤怀的功业无成,其实是因为建功无门。此外,苏轼的黄州生活经历,除了与黄州一带名士山川之间深得心意的交游,甚至还曾躬耕于黄州东坡,可能确实过了一段“渔樵”生活。他那兼有自谑、自得意味的自号“东坡居士”据说也即由此而来。由此看来,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中时时出现的“主”“客”,既是文学体式的一种标志,其实也是苏轼自觉省视个人命运的心理反应。应该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

    (取材于肖亦若《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有删改)
    1.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5分)

    链接文字中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从文学而言,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前赤壁赋》无疑是其思想最为斑斓的一种呈现,其中就有句子直接关涉到渔樵:“况吾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身居黄州的苏轼内心如此地旷达与超然,让人感慨不已。而战国的屈原则未能如此超然,他“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始终恪守心中美好的理想,他说“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最后投江自尽。
    2.如何理解苏轼内心的“渔樵”观?结合《漫话“渔樵”》以及链接文字,简要谈谈你的认识。50字左右(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孟子》选文,完成小题。(15分)

    【1】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因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3】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4】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桀,武王伐纣    放:释放

    B.仁者谓之贼       贼:戕害

    C.五旬而之        举:攻克

    D.诛其君而其民     吊:慰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日不知亡也         吾还也

    B.我何识其不才而舍之     久之,能足音辨认

    C.武王伐纣,有         或取怀抱

    D.今又倍地不行仁政      弃甲曳兵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④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

    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5.翻译下列句子(3分)

    诸 侯 多 谋 伐 寡 人 者 , 何 以 待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10分)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___节。(2分)
    2.《红楼梦》里的元宵节,描写得比春节更隆重,小处如开头甄士隐女儿__________走失,大到荣国府___________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都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2分)
    3.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   )(3分)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4.《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7分)

    我国二氧化硫注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形式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数   通   豆   放荡不   角之势

    B   商   跃   宫   声名起   生性

    C   壮   磨   浑   手成春   发难数

    D   语   笑   台   狼吞虎   过拔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坐镇   辩证法   入不敷出   循私舞弊

    B   帐篷   金刚钻   计日程功   夸夸其谈

    C   翱翔   烟幕弹   唇枪舌箭   前倨后恭

    D   沉缅   暴发户   甘拜下风   举棋不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环境污染已成为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李秀英在日本法庭一审胜诉,是一次突破,也是对正义的      

    ③针对巴以双方冲突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双方保持克制态度。

    ④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脱离现实,浪费财力,群众     没受益,     加重了负担。

    A.制约  伸张  敦促   不仅/反而    B.制约  声张  敦促  不但/而且

    C.限制  伸张  督促  不但/而且    D.限制  声张  督促  不仅/反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       长期过慢,可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

    (2)文天祥三次罢官回归故里,在寄意泉林山水、啸傲风云之际,写下了一批寄情山水的诗章,以清高隐逸之情,寓       之志。

    (3)与诗句“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句是      

    A.心律   嫉恶如仇   数峰无语立斜阳   B.心律   愤世嫉俗   楼上春容带雨来

    C.心率   愤世嫉俗   水面风回聚落花   D.心率   嫉恶如仇   蝉曳残声过别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微写作(10分)

    以下是一幅有关“碰瓷”的漫画。近几年,“碰瓷”现象越来越多,“碰瓷”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变得越来越敏感。据说,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手捧“名贵”赝品瓷器,故意让人“碰”碎,借机敲诈勒索。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请描述你看到的这幅图画。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生动。

    ②请针对近年频繁发生的“碰瓷”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

    ③如果你是驾车人,被“碰瓷”,你该如何处理。要求内容具体,措施合理合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大作文(60分)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在自己的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正确练习,普通人也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有人质疑:“既然诀窍这么简单,为什么多数人仍然是普通人?”格拉德威尔回答说:“诀窍虽然简单,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