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孟子》选文,完成小题。(15分)

【1】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因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3】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4】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桀,武王伐纣    放:释放

B.仁者谓之贼       贼:戕害

C.五旬而之        举:攻克

D.诛其君而其民     吊:慰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日不知亡也         吾还也

B.我何识其不才而舍之     久之,能足音辨认

C.武王伐纣,有         或取怀抱

D.今又倍地不行仁政      弃甲曳兵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④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

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5.翻译下列句子(3分)

诸 侯 多 谋 伐 寡 人 者 , 何 以 待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