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材料二: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伟大,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材料三: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围绕材料内容,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例:对名利趋之若鹜,斤斤计较,表现的是境界的缺失。
材料:事业 任务 困难 责任 信仰 斗志
无所作为 挑肥拣瘦 不思进取 退避三舍 推三阻四 怨天尤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语言应用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重点围绕“敬老爱老助老”的大主题,写真事,记真情,抒实感,通过讲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奇怪搞笑的事情来表现当下我们这里老年人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也可围绕当下老龄工作、老龄问题、老年法宣传来聊聊自己的思考及建议,还可写点孝敬爸妈、关爱老人的新人新事,以及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办实事的先进事迹。
高三语文语言应用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补写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说有各有各的乐趣而他自己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的原因是,“古之圣人”“____________”,而“今之众人”“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情景默写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1:
国家 | 城市 | 排名 | 综合指数(100=理想) | 社会 稳定 | 医疗 保健 | 文化与环境 | 教育 | 基础 设施 |
澳大利亚 | 墨尔本 | 1 | 97.5 | 95 | 100 | 95.1 | 100 | 100 |
奥地利 | 维也纳 | 2 | 97.4 | 95 | 100 | 94.4 | 100 | 100 |
加拿大 | 温哥华 | 3 | 97.3 | 95 | 100 | 100 | 100 | 92.9 |
加拿大 | 多伦多 | 4 | 97.2 | 100 | 100 | 97.2 | 100 | 89.3 |
澳大利亚 | 阿德莱德 | 5 | 96.6 | 95 | 100 | 94.2 | 100 | 96.4 |
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表2:
评价类型 | 评价对象 |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
综合评价 | 城市宜居指数 |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
分 要 素 评 价 | 城市安全性 |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 |
自然环境宜人性 |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 |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 |
交通便捷性 |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 |
环境健康性 |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
数据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7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 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C. 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D. 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B. 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C. “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 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请欣赏下面一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语言应用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情景默写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独坐①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712-770)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
B.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 “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 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 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 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 “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
B. 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
C. 作者写到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的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 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一句。
3.紧密结合全文,理解“水袖”在文中的含义。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革开放40年来,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制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标签: ①下海,“下海”指青年跳入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的“大海”,自主挣扎和生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这一大批“下海”的青年之中,诞生了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家、卓越经营人才,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②海归,“海归”指海外留学回国就业的人员,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文明的脚步。③创客,“创客”是近年来青年中流行的名词,具体说来,“创客”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社会传播之后,“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青年人。④世界范,“世界范”指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铺垫,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敢于站上国际舞台的青年。
请根据上述材科写一篇文章,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呈现你对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