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6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都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B. 叶绿体、ATP和RNA中都含有核糖

    C. 糖原、淀粉和蔗糖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

    D. 储存于肌肉细胞中的乳糖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能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实验材料,进行相关操作后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叶绿体

    B. 将其外表皮用醋酸洋红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无法观察到染色体

    C. 将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说明其处于等渗溶液中

    D. 将其内表皮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视野中大部分呈红色,说明其遗传物质主要为R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大麦种子吸水萌发时,淀粉大量水解,新的蛋白质和RNA分别在吸水后15~20min和12h开始合成。水解淀粉的淀粉酶一部分来自种子中原有酶的活化,还有一部分来自新合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萌发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于干燥种子

    B. 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经斐林试剂检测后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C. 有些酶和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

    D.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其无需发芽就产生新的淀粉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 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

    C. d组和e组对照可说明细胞分裂素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了顶端优势

    D. 本实验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节侧芽生长方面存在拮抗效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渔业上人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常用多层次立体养殖法养殖鲑鱼、海带和贝类。网笼中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下层的海带和贝类提供养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个网笼中的鲑鱼都是一个种群

    B. 网笼中鲑鱼的数量呈“S”型增长

    C. 鲑鱼、海带和贝类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该养殖法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和乙病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Ⅱ4无甲、 乙两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乙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低于男性

    C. II3和II4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16

    D. III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6 题
  1. 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如下两种生理活动。生理活动1(CO2浓度高时):CO2+C5 →Rubisco2C3,C3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糖类。生理活动2(O2浓度高时):O2+C5Rubisco→C3+C2(二碳化合物),C2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CO2。上述两种生理活动中,C5为同一种物质,Rubisco是一种兼性酶,其催化方向取决于环境中CO2和O2浓度的比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可推测出Rubisco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的______中。

    (2)生理活动1中,C3在______(物质)参与下最终生成糖类。生理活动2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______的环境而形成的一条代谢途径。

    (3)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若环境中CO2和O2浓度的比值明显降低,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请依据上述两种生理活动的关系,分析主要原因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通常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回答下列问题:

    (1)1型糖尿病是自体免疫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胰岛素分泌不足,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为克服这一病症,胰岛B细胞会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从而造成该细胞受损,引发糖代谢障碍。

    (2)图是胰岛素和游离脂肪酸(FFA)对糖代谢的作用示意图。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与______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导,引起携带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了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从而提高______,以降低血糖浓度。肥胖会导致FFA增多,FFA会干扰上述过程引起糖尿病,FFA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因此,为保持健康,要养成______的良好生活习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沿海滩涂是生物资源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鱼类觅食时的游动提高了被捕食的风险,而鸟类捕猎的行为特征也会让鱼类躲避捕猎。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人类的填海运动使得潮间带发生了群落的______演替。填海过程中由于砍掉了一片红树林,造成______(答出两点)减少,大大降低了各种底栖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俗称“地球之肾”,体现了它的______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种动物的皮毛颜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是黑色(BB)、灰色(Bb)、白色(bb)。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黑色雄性个体与白色雌性个体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3代,F4中灰色个体占______;若每代淘汰掉黑色个体,随机交配若干代后,该动物种群______(填“是”或“否”)发生进化,原因是______。

    (2)已知基因A、a是位于该动物常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让一只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个体与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个体杂交,对杂交后代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请在答题卡方框内画出该雌性亲本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

    (3)研究人员用X射线照射黑色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后,让其与多只白色雌性个体人工授精,得到20只子代,其中出现了一只白色个体。他们推测该白色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B基因突变为b基因;二是染色体片段缺失,使B基因丢失(已知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均可育)。

    请利用白色变异个体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探究原因。

    实验思路: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自然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随着人类对微生物认识的加深,对其利用也越来越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人们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酿制果酒、果醋。在适宜条件下,即使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过程,也能获得果酒和果醋,这是因为______。

    (2)制作腐乳时,需将长满毛霉的豆腐用盐腌制,其作用是______(答出两点)。

    (3)在工业生产中,可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在分离时需用______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土壤中提取的细菌,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经分离得到的菌种,通常再进行______处理才可能得到更高效分解石油的微生物。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分解能力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基因打靶技术是指利用外源性DNA与细胞DNA的相同或相似序列,在特定位点上进行替换,从而改变细胞遗传特性的方法。该技术可应用于解决人体对移植的猪器官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上,即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对猪细胞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进行改造,以消除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引起的免疫排斥。其主要过程如下:

    第一步:从猪囊胚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第二步:在与靶基因(需要改造的基因)相同的外源性DNA上,插入新霉素抗性基因,构建打靶载体。

    第三步:打靶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与细胞DNA中的靶基因进行替换。

    第四步: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筛选、增殖等。

    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猪胚胎干细胞作为基因改造的细胞,原因是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具有______。

    (2)该改造过程中,靶基因具体是指______;插入新霉素抗性基因需要的酶是______,插入该抗性基因的作用是______(答出两点)。

    (3)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发生增殖和______分化,培育出不合成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的特定器官,再经过一系列改造后为器官移植做准备。

    (4)运用基因打靶技术进行基因改造的原理是______,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体移植器官的短缺难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