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性本善              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            D.致良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贽提出的观点是(     )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提倡人人平等

    C.反对封建礼教

    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全面废除儒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贼害民者,天夺之。……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意在无苦民尔。苦民尚恶之,况伤民乎?……害民之小者,恶之小矣,害民之大者,恶之大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 金非财,惟五谷为财。兴屯不足以生谷,惟垦荒可以生谷。起科不可以垦荒,惟不起科可以垦荒。五谷生则加派可罢,加派罢然后民生可安。

    ——黄宗羲《明儒学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思想?(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国家兴亡的因素是什么。体现了董仲舒的主要意图是什么?(6分)

    (3)据材料,指出黄宗羲认为如何可以安顿民生。(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这些思想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8分)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8分)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会根源。(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