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连线题 5 题,单选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能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帝国内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威廉只得宣布为“德意志皇帝”,在国内事务上作为普鲁士国王主持联邦议会。而且俾斯麦这位德意志帝国的创立者从一开始就确认了“皇帝在原则上不享受高于各国王的优先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内

    A. 皇帝与宰相之间形成权力制衡关系   B. 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处于完全平等地位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   D. 政治架构考虑到长期分裂的历史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   )

    A. 加强君主专制   B. 稳定政治局势   C. 削弱中央集权   D. 解决王国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1901—1911年中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

    门类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

    新增数量(家)

    82

    70

    53

    28

    60

    20

    73

    新增资本额(万元)

    1332.1

    556.9

    786.8

    130

    3813.8

    352.1

    2272.9

    表格中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说明

    A. 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

    B. 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C. 近代工业的结构日趋平衡

    D. 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极为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代冶炼时,在地面上挖出缶状炉缸,内层涂以耐火泥,上置顶盖,将生铁料烧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鼓风吹炼并加搅拌,使成为熟铁,这一技术始于

    A. 西周   B. 两汉   C. 南北朝   D. 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史·食货志·钱币》载:蜀地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这表明此时的交子是

    A. 自由流通的货币   B. 最早正规的纸币

    C. 兑换货币的凭证   D. 国家发行的债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代前期,杭、嘉、湖三府是蚕茧丝绸的集中产地,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流域蚕桑业快速发展,赶上杭、嘉、湖三府。这一变化源于

    A. 棉纺织业成为杭嘉湖地区新兴产业   B. 区域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 珠江流域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   D. 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如图是1911年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则广告折射出

    A. 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B. 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C. 知识分子利用广告形式发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

    D. 民主共和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民众的普遍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与1920年相比,1936年中国工业产品中,手工制造业产品的比重由32.2%降为26.1%,而在市场商品总值中农业产品的比重由42.3%增为44.8%,剔除价格因素,仍比1920年略有增加。这反映了我国

    A.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发展   B. 近代经济发展受到列强阻碍

    C. 近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D. 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但仍是农业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资料记载:“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据此可知,此时

    A. 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B. 全民族抗战尚未形成

    C. 国民党已经停止抗日   D. 国共两党停止了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状况说明在此时期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阻力重重   B. 经济方针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C. 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逐渐确立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学者杨奎松在论述某项政策时指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此项政策

    A. 促使三大改造完成   B. 导致中苏关系恶化

    C. 有利国家经济建设   D. 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春联作为一种民俗也能证史,下列春联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真实写照的是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政策条条暖人心,果实累累富家庭

    D. 解放全中国和平建设,创造新社会富强康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罗马法

    A. 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了重视   B. 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C. 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   D. 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机构”是

    A. 沙皇政府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工农苏维埃政府   D. 革命军事委员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6—17世纪时,大船成本高、速度慢、作战不灵活,风险较大,所以英国商船一般不超过100吨。但1587年西班牙政府却禁止不足300吨的船只出港,限制货船吨位对西班牙带来的影响是

    A. 取得了海上霸主地位   B. 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垄断了世界贸易市场   D. 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 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主要说明

    A. 科学为先导使得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显著

    B. 内燃机的运用使得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

    C. 垄断使得生产与资本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D. 国际分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对图所示苏联漫画(漫画中人物脚下是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解读正确的是

    A. 出于自身目的对西方国家的挑拨宣传

    B. 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 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D. 马歇尔计划有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多数)选择支持脱离欧盟。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 英国加强外交自主欲脱离北约控制

    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发加快

    C. 英国民众完全控制国家的外交事务

    D. 一体化的加强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吴于廑在《世界史•现代史》中是这样阐述二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的:战争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其大者如两大阵营、三种国家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多极化趋势包含了多样性和统一性趋势

    B. 欧共体的成立使欧洲消除了战争的危险

    C. 开放的市场机制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D. 二战是当代世界历史巨变的决定性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新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外交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

    ——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三国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时候,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节选):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1964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材料三 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2013年《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有何新发展。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新中国走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扬州盐商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

    ——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

    材料二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摘编自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材料三扬州文化铸就与官员有巨大的热忱,总持风雅,盐商的乐此不疲慷慨解囊,群众的直接效力尽显才智都有关系。如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的制造,是乾隆直接过问指挥,扬州政府官员负责,扬州艺人悉心制作,才成就了工艺史上的极品。再如源于盐商“例蓄花雅两部”的对戏剧的情有独钟,四大徽班才次第晋京,是皇上倡导,扬州政府官员亲自组织,盐商的积极效力,扬州戏曲的繁荣土壤,才使中国戏剧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

    ——摘编自扬州大学学报《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理念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的具体活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扬州盐商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所处环境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鄞(今鄞州区,浙江宁波市辖区)之商贾,聚于甬江。嘉、道以来,云集辐辏,闽人最多,粤人、吴人次之,旧称鱼盐粮食马(码)头。当地竹枝词中写道:巨艘帆樯高插天,危楼簇簇见朝烟,江干昔日荒凉地,半亩如今值十千。

    ——摘编自光绪《鄞县志》

    材料二  此地(曼彻斯特)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

    ——斌椿(清)《乘槎笔记》(1866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发展对宁波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分析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政策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不再统一起来,势必加剧市场无政府状态,国家就不可能灵活地调动国家所掌握的现金和物资,不能保证对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人民政府于1950年3月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商业在商品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长,而私营商业则逐年下降。1955年冬,由于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割断了资本主义同农村的经济联系,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全部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还是发展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而这套制度又由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作用,又在不付出相应成本的同时,兼具了西方制度的优点。当然任何制度都需要时时演变,相对而言,以实用理性为传统的中国相对于更擅长抽象思辨的西方来讲,更有光明的未来。

    ——摘自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的表现。分析“实用理性为传统的中国更有光明的未来”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

    A.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