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8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8 题
  1.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汉朝的“中朝”

    C. 隋唐的三省六部

    D. 宋朝的枢密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实施了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的成立

    D. 德国的分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电影《女王》中有一场景:1997年,在英国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前往拜见女王。车队进入白金汉宫时,女王私人秘书罗宾对女王说:“夫人,首相到了。”女王说:“准首相,罗宾,我还未任命他呢。”“女王”可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英国(   )

    A. 首相应对英王负责   B. 首相需由英王任命

    C. 英王直接领导内阁   D. 英王有权创制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甲午战争

    D. 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 武装革命

    B. 无产阶级革命

    C. 民族革命

    D. 国民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 已经被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

    B. 继承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 借鉴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

    D. 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来的‘邦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制度应为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世袭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到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C. 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   D. 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概括为:一个人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一切人的民主。古代雅典的政治体制应该属于

    A.一个人的民主

    B.少数人的民主

    C.一切人的民主

    D.古代雅典居民的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克里斯提尼在执政时期,面临与前僭主势力希帕克斯的斗争,还要与伊萨戈拉斯争夺民主派的领导权,他一方面选择与希帕克斯合作,一方面又制定陶片放逐法来防范希帕克斯。这表明陶片放逐法的制定主要基于

    A. 激发雅典公民的热情   B. 维护雅典的民主政治

    C. 配合公民大会的工作   D. 实现雅典国家的团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考古发现古希腊的一口井里,有190块陶片写着公元前5世纪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名字,但陶片上的字迹仅出于14个不同的笔迹。由此可以推论这些陶片(   )

    A. 是雅典进行民主选举的选票   B. 验证了陶片放逐法的伟大性

    C. 主要被用于古希腊书法练习   D. 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   )

    A. 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 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

    C. 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 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戴逸在《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和意义》一文中指出:“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经不起日本的一击,幻想和自我安慰的余地都没有了。这对中国的打击,实在太严重了。”这说明甲午战争

    A. 促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B. 打破“天朝”体制开始进入条约时代

    C. 宣告满清王朝走向覆灭

    D. 沉重打击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

    A.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 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

    C.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

    D. 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

    A. 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

    B. 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

    C. 政府遵循美国宪法原则

    D. 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A.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B. 保护美国人民的利益

    C. 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D. 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77年5月,法国议会以多数票赞成政府限制教权派的宣传,共和派的内阁总理西蒙接受这一决议。5月16日,总统麦克马洪以破坏出版法为由迫使总理西蒙辞职,任命君主派首领布罗伊公爵为总理。共和派强烈反对,麦克马洪于5月25日征得参议院同意,解散了众议院。从中可以看出1877年的法国

    A. 权力中心是总统   B. 总统对议会负责

    C. 政治斗争仍激烈   D. 共和政体没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俾斯麦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表明他期望

    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B.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D. 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图是20世纪初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关于这一时局的正确说法是

    A. 西方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气焰

    C. 反映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D. 其结果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A. 清末新政失败   B.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 清朝统治覆灭   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A.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 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

    D. 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49年9月,在第一届政协45个参加党派中,共产党的代表名额和民革、民盟一样,都是16人,候补两人。这说明第一届政协

    A. 体现了共同执政新理念

    B. 具有高度的民主性

    C. 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

    D. 代表来源于各阶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针对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

    A. 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

    B. 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C. 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D. 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 全球剧变引起世人忧虑   B.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 国家之间对抗日益激烈   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改订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仔细观察下面三幅不同时期的欧洲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三幅地图指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2)图一反映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后来这个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有哪些?

    (3)从图一到图三体现出的欧洲国际地位有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