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选择题 4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0 题
  1. 《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君画了幅《孔子编书图》,图中反映了以下内容。其中没有历史错误的是 (     )

    A.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       B.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C.孔子把纸铺在桌子上       D.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仁者爱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②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③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与愿望           ④叶适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影响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

    A.出现了市舶司               B.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C.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形       D.出现了专职管理市场的官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图10-2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C、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朝时浙江一带“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这种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在于(    )

    A.小生产者已经丧失生产独立性       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繁荣兴旺

    C.市场交易以物物交换为主           D.棉纺织业开始成为新兴经济部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      )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民族主义萌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史学界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对该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垄断组织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垄断组织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垄断组织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D.垄断组织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列对图8、图9、图10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图8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9的经济结构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10的经济结构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C.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                  D. 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英国工业革命,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有“革命”意义的开始于(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和使用

    C.水能的进一步开发                      D.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客观上所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使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B.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技术条件

    C.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刺激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知名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间割据混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洋务运动期间有一种观点:只要中国富强,外敌自敛手,中国自然获得民族独立。到了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浪潮,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中国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B.中国的富强梦想遭到列强的破坏

    C.中国没有真正获得民族独立,没有富强的基础

    D.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缺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 000(年平均值)

    5 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 010

    13 220

    1851年

    9 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62 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   ②清政府对商业发展的一贯支持

    ③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 、西餐厅 、电影院

    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 .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消费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某西方大国曾经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弱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央视《大国崛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体制的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其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

    ①由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决定的   ② 由美国国情决定的  ③ 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民主传统   ④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⑤ 罗斯福个人的素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

    ①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1967年,英国政坛上有人提出这样的口号: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B.实行“经营者革命”C.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福利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的借鉴意义在于

    A.必须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B.政府必须尽量减少对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的干预

    C.国家必须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减少恶性竟争

    D.必须按国际标准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6分)山东周村的丝绸业历史悠久。伴随电视剧《大染坊》的热播,百年商埠——周村倍受国人关注。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形是周村家喻户晓的大实业家张星垣。该剧全景式地描述了大染坊的兴衰过程。是近代山东乃至全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周村是山东商业的摇篮。从汉至唐代,一直是世界著名的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从周村、临淄通过芝罘、蓬莱等港口通往朝蛘、日本、俄罗斯甚王美洲大陆的贸易航线有数千年的历史。当年周村商街上出现了永和丝店、同和丝店、复源丝店、恒和丝店、同泰丝店、同升丝店、泰来丝店、人和丝店等形成的丝市街和瑞蚨祥绸布店、裕茂公绸布店、庆和永绸布店等形成绸市街,客商络绎不绝,一片热门景象。其中张星垣岳父经营的石家字号,比较闻名的就有八大鸿、六大瑞和众多绸布庄和钱庄等。分号遍及全国。旧中国商业界流传着一句名言:“学徒北京、上海,不到周村学不出来。”这说明周村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商业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货真价实、恪守信用、童叟无欺的经营管理观集中体现了鲁商的个性特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周村丝绸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5分)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厂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其原因是什么?(3分)你认为大华印染厂与材料一中印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分)

    (3)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作简要评价。(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3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2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112

    畜牧业(%)

    100

    72

    121

    121

    粮食(万吨)

    7.65

    4.519

    7.247

    94.7

    1913年—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

    100

    13.8

    75.5

    108.1

    材料二

      

    图1  廉价卖车        图2 黑色星期四华尔街       图3 美国人排队领救济

    材料三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2教材

    材料四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调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俄国(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在1913——1925、1926年发展的趋势?分别分析指出不同的发展原因?(5分)

    (2)出现图1、图2、图3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分析危机的特点?(2分)

    (3)依照材料四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3分)

    (4)结合材料一、材料四分析,苏俄和美国政府解决经济危机给我们的启示?(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