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刻(qǐng)      害(qiāng)     棕(lǚ)      暴天物(tiǎn)

    B.罪(qiān)     驯熟(xùn)     头(càn)     咄逼人(duó)

    C.沌(hùn)     防(dī)      脑(suí)     休相关(qī)

    D.越(zhuó)    除(tī)      风(mǐ)      前合后(yǎ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礼尚往来   鳏寡孤独    燕侣莺俦   缔听

    B.百无聊赖   恃才傲物    要言不烦   松弛

    C.声名雀起   言简意赅    瓜熟蒂落   通辑

    D.变本加厉   人才辈出    两全齐美   烟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宋徽宗画的“曲颈飞鸿”“扬尾斗牛”受到猎人和牧童的      ,留下了千古笑谈。

    ②虽然他尽了最大努力,可还没能       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③尽管有的地方“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弄得劳民伤财,群众     没有受益,     加重了负担。

    A.指摘    遏止     不但/而且

    B.指责    遏止    不仅/反而

    C.指责    遏制  不仅/而且

    D.指摘    遏制   不仅/反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B.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25日落下帷幕,从考生反馈看,今年国考笔试考得十分“人文”,而十八大、莫言、天宫一号等热点话题竟湮没无闻

    C.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政权的颠覆斗争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D.公平和正义是置于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通过读这本书,一百年前的中国的面貌会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而且,一百年后的中国所发生的变革,也会得到我们更好的理解。

    B.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C.电视剧《新天龙八部》因其夸张的造型、离奇的剧情以及众多的穿帮镜头,引起观众狂批,被称为又一部“毁经典”的作品。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就全书影响而言,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后人将《汉书》《史记》《后汉书》《资治通鉴》并称“前四史”。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与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被称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其艺术的顶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的飘洒着。

    B.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次活动中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C.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D.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许多学生写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非(匹敌,相当)于九国之师也   召有司(通“按”审察,察看)图

    B.唯大王与群臣(谁)计议之      扶辇下(殿阶)

    C.金(靠近)砺则利           如惠语以(谦让)单于

    D.皆共(递眼色)之            连(通“避”,避开)公府不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勇气闻诸侯         而耻学

    B.皆出于此乎          于是皆服

    C.精思傅会,十年成      见犯死,重负国

    D.东割膏腴地          均二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将军邓骘奇其才

    ②而相如廷叱之

    ③因泣下沾襟

    ④杖汉节牧羊

    ⑤夜见汉使

    ⑥空以身膏草野

    ⑦舍相如广成传⑧反欲斗两主

    A.②③⑤/④⑦/①⑥⑧

    B.①/②⑤/③/④⑦/⑥⑧

    C.②③⑦/④⑤/①⑥/⑧

    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君何以知燕王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求人可使报秦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段文字或长或短,但其中蕴涵的情趣和内涵却是要用整个心灵去体验的。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①平淡质朴的文字后面凝聚着为文者的爱恨情仇,

    ②言为心声,语言一旦转化成文字的形式,就包含了为文者的新路历程。

    ③寄托着为文者的精神追求,

    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阅读就是在读人生。

    ⑥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深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A.④⑤①③②⑥

    B.②⑤①③⑥④

    C.④⑤②①③⑥

    D.①③②⑤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

    ①制,帝王的命令。

    ②编,用作通行证的帛。

    ③传,凭证。

    ④便宜,利益、好处。

    ⑤横草,使草倒下。

    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辩博能文闻于郡中                  属:写作

    B.军为谒者给事中                     拜:授予官职

    C.有可以安社稷万民                   存:慰问

    D.必羁南越王而之阙下                  致:送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军揖太守去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盐铁,郡有余臧                    若属皆为所虏

    C.以此何                         何以汝

    D.为复传,还当合符                   王好战,请战喻。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终军志向的一项是(   )

    ①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②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

    ③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④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⑤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⑥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B.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让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审理此案,接连几次诘问.使徐偃理屈词穷。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同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

    (2)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

    渔家傲   东昌道中

    【清】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获花满地秋江白。

    1.“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副什么画面?

    2.“午睡觉来愁似织” 中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赏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2)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3)               尽西风,季鹰归未?

    (4)人生如梦。              

    (5)               到黄昏,点点滴滴。

    (6)               此时无声胜有声。

    (7)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8)吾所以为此者,              

    (9)画图省识春风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现代文阅读

    等待槐花开

    锦墨

    窗外有一株老槐树,我每天清晨都在拉开窗帘的霎间,与它相对而视。在这仲春时节,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皮肤,裹藏着耐得住寂寞的心灵,在它的桠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我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悄然间给我一树繁花?

    可即使繁花满枝,谁还会和我一起分享氤氲的香气?谁还会给我采摘带着露珠的花串做香喷喷的槐花糕?谁还会站在槐花纷纷的午后等待我的脚步?没有了——那青蓝的衣衫、佝偻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发……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间涨了上来。河水翻腾着,搅起浑浊的泥沙。偶尔还会从上游跌宕盘旋的在激流中飞下几个麦秸垛,又在漩涡中时而浮起、时而下沉的向下游冲去。岸边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抱着一棵粗壮的杨树,焦急的望着河的对岸。她扎着羊角辫,穿着紫红的小衫,衬着青蓝的短裤,斜背着粉色带着白花边的书包。她喃喃自语:“我——我——怎么上学去?”它似乎听见河对岸杨树林深处的校园里,传来打铃的声音。小女孩急了,泪水扑扑的打在脸颊上。可河水的势头丝毫不减,打起的水花似一个个狂野的笑。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越是愤怒,嘴唇咬的越紧,泪水越是汹涌,直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把她拉起来,背在肩上。

    外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在黄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爷背你从杨庄大桥上绕过去。”

    “姥爷那太远啦,咱要绕好大一圈子!老师说过,下大雨没法过河时,可以不去上学!”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兴,姥爷不怕远!我可不愿意让你当逃兵”

    “哈——哈——”

    河岸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是雨后,经常会有一老背着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裤管总是高高的挽起,水鞋里可以听见扑哧、扑哧的声音,身后溅起的泥点子伴着孩子的说笑,飞扬成黄色的小花。他们趟过浅浅的水洼、翻越高高的堤坝、走过密密的高粱地头……就这样,外公背了我五个夏天。我趴在他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学的门槛,同时渐渐的走出了你的视线——到镇上去上初中了。

    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得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得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

    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您!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走在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上。远远的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穿着一件深蓝的短袖衬衫,青色的裤子,青帮布底鞋。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去的小路。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

    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极力的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满老茧的双手,可它却时而在桃树林里修剪枝条,时而在搞头的把手上紧握、时而在儿孙的额头上抚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无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脸庞、提起我离家行囊……

    槐花落尽的时节,一个享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也悄然的走了。他生前爱着的这些人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想放声大哭,可他们的声音成了小声啜泣。我又怎么忍心揭开他们的伤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着丧服的亲人队伍的最后面,我用丧服的盖头蒙住脸,任泪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绝望的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里。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织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坟外,坟东约十米外是一片桃树园,坟北约一千米是京沪高速公路,坟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庄。

    我想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因为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为伴、夏天会有蝈蝈在玉米棵梢头鸣叫、秋天会有晚熟的桃儿挂满枝头、冬天可以看见村落里袅袅炊烟……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车来车往,不会寂寞,不会孤单!

    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一棵槐树,发出点点的芽、开出串串的花、洒下浓浓的荫、剩下粗粗的枝桠。一年年,树长大。呼,风一阵……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

    只剩下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一年年,等待槐花开!

    1.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槐树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

    3.作者在最后写道“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分析。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是为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外公接触少了,我对他的感情慢慢淡了。

    C.文章大量使用比喻、比拟、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渲染与铺陈,读起令人如醉如痴。

    D.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等待槐花开,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外公的无限眷恋之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于是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猎手追捕一只鹿,需要跨过一条结冰的河流,但他不知道冰面能否承受他的重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想像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他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于是猎手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就在这时,猎手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悠然地驶过冰面。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的猎手时,以为遇到了一个受到惊吓的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