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命题作文 1 题,其他题 1 题,选择题 3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学着这样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OO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今年的“胡瑗读书节”活动以“阅读让城市更文明”为主题,zhǐ在展示我市“书香泰州”建设取得的成果,培养市民chóng尚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市民投入到大阅读的环境中,去吸取知识和思想文化的qióngjiāng,从而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整体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届“泰州名匠”推选活动,目的是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我市发展的各个环节。

    B.徐先生创作的荷风千里这幅画,将古雅的气韵、明快的时代感融合在一起,受到大家的好评。

    C.市交警大队制定多项制度,解决事故处理如何更高效的问题。

    D.“真了不起,这些见义勇为的英雄!”看了电视报道后,小刚赞叹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泰州市政府别出心裁设立“蜗牛奖”,可谓单位考核机制上的一大创举。

    B.“和谐号”动车驶进泰州站,对我市场融入沪宁都市圈,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C.“我马上要讲讲这次参与旅游节活动的感想,请大家洗耳恭听。”马大姐说道。

    D.我们漫步在静谧的古银杏森林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参加艰苦的筑路时得了伤寒,这次病愈后,保尔在烈士公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思考生命的意义。

    B.“可是他的手颤抖的厉害,地图画得一塌糊涂,屋子里掀起一片嗤笑声……他头顶上有个小孔通往顶楼,这时一只猫儿突然从这个孔里掉下来。”这段话出自《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描写了阿尔弗雷德同学被汤姆捉弄的情景。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经历了观看绳上跳舞,用手帕缚成平台表演军事演习的游戏,在集市做各种姿势赚钱以及参观首都密尔敦多等事情。

    D.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儿时的许多生活片段,如何长买《山海经》,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闰土父亲传授雪中捕鸟的方法等。

    E.《水浒传》中金氏父女被渭州状元桥下绰号“镇关西”的郑屠夫欺压,幸得当地人称“花和尚”的鲁智深仗义相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其实难副。

           ,寸有所长

    ③“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不亦乐乎?

    ⑤边塞风光常常在诗人笔下显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王维在《使至塞上》“          ”诗句中描绘了塞外平旷、壮观的独特风光;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诗句中,用新颖传神的比喻描写塞外雪景,颇有浪漫色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在松涧火云洞落难,徒弟   (填人物)最终请来观音菩萨降伏了红孩儿。取得真经返归途中,老鼋作梗让师徒又经受了一次磨难,他作梗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新华中学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了“微”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微”讲堂】“五四”青年节前夕,初三(1)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时事讲堂活动。活动主题是“责任·担当”。 整个过程以研讨为主,开展社会责任大家谈。活动中,40多名同学踊跃发言,讨论“子女、学生和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 等热点问题。请将此活动写成一句话新闻。(30字左右)

    2.【“微”公益】3月5日,学校组织团员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小华参加活动后写下了自己的感言:“这次‘微’公益活动既给老人带去了温暖,又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具体化。”王老师觉得,小华的感言前后分句有递进关系,关联词用的不妥,于是针对修改方法向他解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登楼(韦应物①)

    兹楼日登眺,

    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②,

    秋山红树③多。

    【注】①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②守,担七任太守。③红树,只是满树红叶。

    1.“坐厌淮南守”一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山中》一诗中也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             ”

    2.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流岁暗蹉跎”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

    3.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   )

    A.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

    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   (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①即戎,指参军。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能鸣舞:              ②即时敛兵授       

    ③百姓稍稍复集:          ④命行而进: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3.翻译下列句子。

    (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4.《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冷冻食品》一文。

    ①在超市的冷冻食品销售区,摆放着饺子、家禽、海鲜等商品,此外还有什锦蔬菜等经过基本处理的半成品菜肴。冷冻食品之所以如此普及,是因为冷冻是一种很好的保存食品的方法。食品被冷冻后,食品中的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食品中自身成分发生改变的“化学反应”以及干燥就很难发生;虽然无法完全杀死微生物,但是可以中止它们的活动。

    ②目前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冷冻食品的保存温度为-18℃以下,家用电冰箱也有很多将冷冻室的温度设置为一18℃。所以家庭中也常常会将肉、鱼和蔬菜等冷冻保存。但是许多人会觉得,食品解冻后口感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家用冰箱中的冷冻温度与冷冻食品公司操作间中的冷冻温度不同造成的。

    ③在冷冻食品公司的操作间里,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食品冷冻,需在约-40℃的强风中进行冷冻操作,这也叫做“快速冷冻”(速冻)。而另一方面,家庭所使用的电冰箱,大多数是在约-18℃的无风状态下对食品进行冷冻。在这种条件下要将食品完全冻结需要数小时,因此叫做“缓慢冷冻”。

    ④快速冷冻和缓慢冷冻不仅仅是在冷冻所需的时间方面有所不同,其实在食品的内部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根据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铃木徹教授对于食品冷冻的研究,在对食品进行冷冻时,温度低于O℃时就会产生“冰核”极小的冰的结晶冰核不断汇集水分子,就会变成冰晶。铃木教授认为:“冰晶的增大,对细胞产生了破坏,细胞间的空隙也随之增大。”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解冻,细胞内的水分就会流出。此外,由于细胞间的空隙增大,食品也会变得更易碎。口感之所以发生变化,也正是这个原因。

    ⑤冰晶在-1~-5℃之间最容易增大。在对食品进行冷冻时,快速冷冻过程中通过这一温度带只需要约30分钟,而缓慢冷冻则需要数小时。因此,在家用冰箱的缓慢过程中,冰晶更容易增大,口感也更容易发生改变。(选自《科学世界》,有改动。)

    1.根据要求,简要概括后完成填空。

    (1)结合第①段内容推断:食品若不经过冷冻直接储存,会因为哪些方面的原因而降低品质?

    ①被空气“氧化"  ②食品中自身成分产生“化学反应”

    ③                ④                

    (2)阅读第③段, 说说“缓慢冷冻”需要哪些条件。

    ①家用电冰箱②                ③               ④食品完全冻结需要数小时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

    3.根据选文和链接材料,对下列现象作出解释。

    【链接】材料一  “对蔬菜进行解冻后,与冷冻前相比,酶的活性更强。从而会促进化学反应,导致蔬菜变色或者气味变大。”  (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铃木徼教授语)

    材料二  酶,有机化合物,由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加速有机体内的化学变化,如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发酵等。    (《新华大字典》)

    【现象】市场上出售的什锦蔬菜等,会在冷冻前稍作焯水处理。有的家庭对蔬菜冷冻保存前也适当进行热烫处理。

    注:焯,把蔬菜放进开水里略煮一下就捞出,也叫做“热烫"。会破坏细胞结构和蛋白质的活性,减少水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韩皓月的《印象》一文。

    ①记得《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不必使出“降龙十八掌”,所有的侠客见了,都会抱拳叫一声“洪老前辈”。让他扬名立万的,不是绝世武功,而是留给别人的侠肝义胆的印象。

    ②生活中,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擦肩而过,也会给对方留下印象,譬如,你是一个和善的人,还是一个凶恶的人。如果相处的日子长了,大家还对你没什么印象,那一定是你混到了中庸的位置上,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马马虎虎,一辈子混下去了。

    ③在富有和贫穷之间,有良知的富人和有骨气的穷人,会让人印象深刻。在美和丑之间,心灵美的比模样好看的,更让人印象深刻。其实,除非对你有想法,否则,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你的长相。大家在意更多的是你活成了什么样,而不是长成了什么样。

    ④你说过刻薄的话,尽管听的人嘴上什么也不说,但心里会想:这个人咋这么损呢?你做过刻毒的事,旁观的人一扭头走了,但心里会说:这个人咋这么阴呢?印象,就是别人表面上跟你嘻嘻哈哈,但爱憎已在心里。

    ⑤一个爱吃亏的人,会给所有人留下好印象。爱占便宜的人就不一样了,即使是另一个爱占便宜的人也瞧不上他。是的,没有谁会喜欢自私的人。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宽恕自私,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曾自私过。因为惭愧,所以姑息。

    ⑥印象一旦形成了,是很难被改变的。张嘴就是谎话的人,讲了真话也没人敢相信。坏事做尽的人,偶尔做件好事,也没人会认可。一个人,若留给人的印象是从人性丑恶处来的,就再难撼动了。人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算被人看透了。

    ⑦有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男生,若干年之后男生才知道,女孩之所以爱他,只是因为在某次野营的时候,他每次切完菜放置刀的时候,都要刀刃朝里,刀背朝着大家。生活中,好多刻骨铭心的印象,都来自于小细节。看好一个人与看穿一个人,始于细节,终于印象。

    ⑧一切都在细节里发酵,一切都在印象里成全。   (选自《时代青年》,有改动)

    1.说说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

    2.文章第③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第⑦段在全文论证过程中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毕亮的《会走路的花》。

    ①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的云是一道风景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

    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不堪。而昭苏的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说不定他们正在汇聚,向雨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到水,让麦子和油菜在该有雨时就会落雨。

    ③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心知肚明,比天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验积累吗?

    ④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

    ⑤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有的时候下得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吹的样子。

    ⑥雨停了,云还在。

    ⑦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的多。我在昭苏生活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鸣,丝毫没觉得疹人,草原实在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去也无能为力。

    ⑧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的五六十年代栽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于一样多吧。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上,天气正热的正午,他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地喷灌、滴管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

    ⑨乌鸦飞走了,云还在。

    ⑩云一直都在。

    (11)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上班路上,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引起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不用为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

    (12)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姿态,也让许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

    (13)当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切面店里买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人。

    1.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

                     云与鸦黑白相映→③         云是“会走路的花”。

    2.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文章以“会走路的花”为题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②段画线句反映了“我"面对不同的云无法描述的情形,文章结尾呼应了这句话。

    B.“云一直都在”独立成段,与第⑥⑨段一样,只在行文中起过渡作用。

    C.第⑩段朋友圈的反应与“我”的“随便”“随手”形成反差,突出昭苏的云干净清澈的美。

    D.文章第(12)段作者由昭苏的云引发出对环境状况的担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4.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有“云”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它们各自运用的手法和作用。

    【链接】材料一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

    材料二  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