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5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了解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物理发展史实的是(  )

    A.汤姆孙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B.波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著名的原子核式模型

    C.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金属铍并发现了中子

    D.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氦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三中射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β、γ三中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穿透能力也最强

    B.α、β、γ三种射线中,β射线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0.9c

    C.人们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可以使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D.人们利用β射线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探查较厚的金属部件内部是否有裂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动量、冲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过程中,如果动量的大小不变,则动量变化量为零

    B.物体的动量变化得越快,说明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

    C.即使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物体的动量也可能不变

    D.运动员接篮球时手臂有弯曲回收动作,其作用是减小篮球的动量变化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下说法中,不属于玻尔所提出的原子模型理论的是(  )

    A.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圆周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

    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是不连续的

    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kg,mB=2kg,vA=6m/s,vB=2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

    A.vA′=5m/s,vB′=2.5m/s  

    B.vA′=2m/s,vB′=4m/s

    C.vA′=﹣4m/s,vB′=7m/s  

    D.vA′=7m/s,vB′=1.5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列横波在x轴上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与t+0.4s两时刻在x轴上﹣3m~+3m的区间内的波形图恰好重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的最小周期为0.4s

    B.该波最大波速为10m/s

    C.从t时刻开始计时,x=2m处的质点比x=2.5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D.在t+0.2s时刻,x=2m处的质点位移一定为a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列继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α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质点在坐标原点O处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5cm,振动周期为0.4s,振动在介质中沿.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m/s.若质点由平衡位置0开始向+y方向振动,经0.2s时立即停止振动,则振源停止振动后经0.2s时的波形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地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

    A.r   B.1.5r   C.2r   D.2.5r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右端装有与水平面相切的光滑弧形槽,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沿槽向车上滑去,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车右端,则(  )

    A.小球以后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B.小球以后将向右做平抛运动

    C.小球在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D.小球在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以下关于物理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示踪原子利用的是元素同位素的放射性

    B.海市蜃楼属于光的衍射现象

    C.人们利用紫外线消毒依靠的是紫外线明显的热效应

    D.色彩斑斓的肥皂泡属于光的干涉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该波向左传播

    B.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20m大很多

    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1.25Hz

    D.从该时刻起,质点P比Q晚回到平衡位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设氢原子从基态向 n=2 能级跃迁时,吸收的光子波长为λ1,从 n=2 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吸收的光子波长为λ2;氢原子从 n=3 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光子的波长可能为(  )

    A.λ1      B.λ2

    C.λ1+λ2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能够自发地进行一系列放射性衰变,如图所示,则:(  )

    A.图中a是84,b是206

    B.Y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

    C.Y和Z是同一种衰变

    D.从X衰变中放出的射线电离性最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4m、长为L的木板右端水平固定有一轻质弹簧,在板上与左端相齐处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木板与物体一起以水平速度v向右运动,若M与m、M与地的接触均光滑,板与墙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则从板与墙碰撞以后(  )

    A.板与小物体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

    B.当物体速度为零时,木板速度大小为0.75v,此时物体距墙最近

    C.物体和木板对地的速度相同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最大值为

    D.小物体一定会从板的最左端掉下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1)如图1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滤光片、③     、④     、⑤遮光筒、⑥光屏.其中,双缝的作用是:    

    (2)用(1)中装置测定某单色光波长.测得单缝到双缝间距为0.05mm,双缝屏到毛玻璃屏的距离为0.2m、双缝的距离为0.4mm.图2是通过该仪器的观测装置看到毛玻璃屏上的干涉图样,其中1、2、3、4、5…是明条纹的编号.图乙、图丙是利用该仪器测光的波长时观察到的情景,图3是测第1号明条纹的位置,此时观测装置上千分尺的读数为     mm,图4是测第4号明条纹的位置,此时观测装置上千分尺的读数为     mm,根据上面测出的数据可知,被测光的波长为     nm.(波长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做对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AB是斜槽,BC是水平槽,它们连接平滑,O点为重锤线所指的位置.实验时先不放置被碰球2,让球1从斜槽上的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10次.然后将球2置于水平槽末端,让球1仍从位置G由静止滚下,和球2碰撞,两小球的碰撞可视为弹性碰撞,碰后两球均向前飞行,且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重复10次.实验得到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分别为 M、P、N.

    (1)在该实验中,应选用的器材室下列器材中的    

    A.天平

    B.螺旋测微器

    C.刻度尺

    D.质量相同的钢球两个

    E.质量不同的钢球和塑料球各一个

    (2)在此实验中,球1的质量为m1,球2的质量为m2,需满足m1     m2(选填“>”、“<”或“=”).

    (3)被碰球2飞行的水平距离由图中线段     表示.

    (4)球1质量为m1,球2质量为m2,线段OM、ON、OP的长度分别为l1、l2、l3,若实验结果满足     ,则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请用本题所给字母表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5 题
  1. 质量m=0.1kg的小球从高h1=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2=5.0mm,小球与软垫接触的时间t=1.0s,不计空气阻力,g=10m/s2,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求:

    (1)小球与软垫接触前后的动量改变量;

    (2)接触过程中软垫对小球的平均作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氢原子的原子能级图如图甲所示,当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自发向n=2的低能级发生能级跃迁时,会发出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试求:

    (1)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总共发出多少种光子?请回答并在图甲上用箭头标明;

    (2)计算(1)问所得到的光子中能量最大的光子的频率.(保留一位小数,h=6.63×10﹣34J•S)

    (3)若用(1)问得到的这些光中频率最高的两种光(假定命名叫A、B光)来做双缝干涉实验(如图乙所示),当用较高频率的A光做实验时,在屏幕上得到的亮条纹间距△yA=2mm,不改变实验装置任何部分,换用较低频率的B光再做此实验时,在屏幕上得到的亮条纹间距△yB为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C三个物体,其中物体C处于静止状态,其左端与轻质弹簧连接,已知物体B、C质量分别为mB=2kg、mC=6kg,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在接触弹簧之前,物体A、B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物体A的质量mA;

    (2)物体A、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整个过程弹簧总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种透明物质的直角三棱镜,其横截面如图所示.∠A=30°,AB边长为L,O为AB边中点.一条光线从O点垂直于AB面入射,接着入射光线绕O点逆时针旋转,入射角由00逐渐增大,达到某一值时,观察到AC面恰好无光线射出,而在BC面有光线垂直BC射出.求

    (1)该三棱镜折射率n;

    (2)入射光线逆时针旋转到与法线成45°过程中,AC边有光线折射出的区域的长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平台左端固定有一光滑的半圆轨道,轨道半径为R,平台上静止放着两个滑块A、B,其质量mA=m,mB=2m,两滑块间夹有少量炸药.平台右侧有一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木板质量M=3m,板面与平台的台面等高,板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0.2,右侧地面上有一立桩,立桩与木板右端的距离为s,当木板运动到立桩处立即被牢固粘连.点燃炸药后,滑块A恰好能够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D,滑块B冲上木板.两滑块都可以看作质点,炸药的质量忽略不计,爆炸的时间极短,爆炸后两个滑块的速度方向在同一水平直线上,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炸药爆炸后滑块A的速度大小vA

    (2)炸药爆炸后滑块B的速度大小vB.

    (3)①若s足够长,要使滑块B能与木板相对静止,则木板长度L至少为多少?

    ②若木板长度L=2R,立桩与木板右端的距离s可调整,调整范围为0﹣2R,请讨论滑块B在木板上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s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