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1.衣沾不足惜                。                (《归田园居》)

    2.               ,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           (《诉衷情》)

    4.            ,不逾矩。                   (《孔孟论学》)

    5.问今是何世,             ,无论魏晋 。       (《桃花源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本文所反对的是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1)              (2)             (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里人疾周①者,入其姓名。隶往摄之②,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谒贵游③可勿往。”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④而还。

    【注释】

    ①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疾,恨。②隶,差役。摄,这里是“传唤”、“征召”的意思。③谒,拜见。贵游;泛指显贵者。④供役,当差,服劳役。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

    (1) 不辱乎(     )     (2)供役而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太守不知先生,贱先生此?

    3.下列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沈周的书画造诣颇高,太守慕名召他前去。

    B.沈周请差役不要吓到母亲,可见其孝顺。

    C.客人认为,凭借沈周的声名本应得到礼遇。

    D.沈周将太守的征召当作一次差役来接受。

    4.客人和沈周对“谒贵游”的态度不同,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客人的建议是为了拒绝太守的征召。

    B.客人的建议是要借助显贵者的权势。 

    C.沈周的拒绝是不愿多事去得罪太守。 

    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生之长与生之厚

    彭瑞高

    ①人在世上,总想活得长些;大多数人,还求活得好些;少数人,更求活出精彩来。这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②“长度”很简单,就是年龄、寿数,一个数量概念,没什么可多说的。

    ③而“厚度”,内涵就丰富了。人生观不同,“厚度”解也不同。一道“什么是精彩人生?”不知会引出多少答案来。

    ④譬如从政的,有认为“厚度”与官阶成正比,官越大,其生命厚度也越大;有的却认为,只有“政声”才能与“厚度”成正比,老百姓口碑越好,其生命厚度才越大。

    ⑤从商的,有人认为财富积累与“厚度”成正比,福布斯富豪榜上越靠前的,生命厚度越大;有的却认为,“商德”第一,商德越能滋rùn人心的,商人生命厚度才越大。

    ⑥从文的,有人认为“厚度”与著述成正比,著作等身的,当然比“著作等膝”的要厚;有的却认为不,要看著述是否“传得开”,是否“留得下”;作品传得越广、留存越久,作者生命才越有厚度。以诗人而言,李杜光焰万丈,留下那么多千古名句,生命诚其厚;而乾隆写诗无数,几无“留得下”之句,生命何其薄。

    ⑦据此看来,生命厚薄,其标准往往与百姓有关: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⑧那么,生命厚度与生命长度是否有关呢?我认为,并无多大关系,只要活得有质量、有成果、有影响,活多活少无所谓。仍举文人为例,你看,王勃李贺只活了二十六七岁,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都是绝世佳句,谁能说他们短暂的生命缺乏厚度呢?                    

    ⑨不过也有人质疑:什么“生命的厚度”,这都是你们闲人的标准,我们老百姓活着就是活着,没什么厚啊薄的;难道不写诗不出书,没有你们说的“厚度”,就不活了?更有人说,生活本没有那么多穷讲究,活得好、活得长,就是第一位的东西!

    ⑩对于这样的质疑,我想引用前不久过世的俞吾金教授的一段心语。他享年66岁,在我们这个老龄之城,这是个令人惋惜的寿数。可俞教授他在诊断为脑瘤后,给自己的同学发去了这样一条微信——

    (11)“生命的价值,常常不是以她的长度而是以她的宽度和厚度来衡量的。黑格尔曾经说过,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这是与我同龄的哲人之言。我以为,这也是最接近真理的。

    1.看拼音写汉字 

    滋rùn(     )

    2.第(6)段中加点的“然”字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3.请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⑦段中加横线的“往往”能否删除?为什么?

    4.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在下列两个选项中为第⑧段画线处选择更恰当的一项并阐述理由

    A.西汉的贾谊才活32岁,可他的《过秦论》胜过无数平庸之作,谁又能说贾谊的一生不够灿烂呢?

    B.莫扎特只活了短短35年,可他作为欧洲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留下无数杰作,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我选择    项。理由是                          

    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以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活在世上,自然就有了生命的长度与生命的厚度。

    B.遗爱民间越多,生命就越厚重,无论其从事什么行业。

    C.生命的价值取决于造福他人的生命厚度而非生命长度。

    D.玫瑰灿烂绽放的瞬间,并不逊色于高山的永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只背囊(有删改)

    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

    ①我妻子说:男人自从亚当夏娃时代就和女人住在一起,奇怪的是,男人对女人的了解并不比那时的亚当好多少,甚至连最简单的东西,比如女人的眼泪都不懂,我童年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

    ②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爸爸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带着我和妹妹,住在里沃夫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③当时,我和妹妹都小,记不得爸爸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不过,妈妈总是给我们讲起爸爸。她总哄我们说,爸爸快回来啦,因为眼看着仗就要打完了。然而,战争总是结束不了。此后,妈妈终于对我们说了实话:爸爸还在意大利前线作战。

    ④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她流泪的时候。晚上,妈妈一封接一封地给前线的爸爸写信。爸爸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信封上盖着式样各异的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邮戳。每当妈妈接到爸爸的信时,总是一边读,一边随口讲给我和妹妹听。

    ⑤有一次听妈妈说,爸爸负伤住到了野战医院,伤好后再不能回前线打仗,就调到了军需机关。这样,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还一定会给我们背回一袋子好吃的东西。我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装的是大块大块美味的腌猪肉,在当时,那可是我们最高的奢望。于是,每个晚上睡觉前,我们都盼着父亲背回满满的一袋子又酥又香的腌猪肉来。

    ⑥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墙角一放,就过来拥抱我们,袋子比我们设想的还满。爸爸浑身上下是烟草味,他把我和妹妹抱在膝上,没完没了地逗我们,用他久未刮过的硬胡碴扎我们的脸蛋,还让我们玩他胸前佩戴的十字勋章和各式立功奖章,爸爸高兴得啥都忘了。

    ⑦后来,只有墙角的那只又大又满的背袋吸引我们的注意——里面装着神奇诱人的美味,最好吃的当然是那腌猪肉。想着想着,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⑧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装着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妈妈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背袋(   )背袋装得太实了(   )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⑨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不禁瞪大了眼睛。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桌子上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信封上是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们是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爸爸的全部家信,而且是数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妹投到邮筒里的。信,信,从这个大背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个桌子,还几乎往下掉。

    ⑩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起初,她小声地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又顺着指缝往下流。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随之便放声大哭起来。

    (11)爸爸进来了,看到妈妈对着那个空背袋哭成这个样子,他似乎明白了一切:妈妈没有在那里面找到她盼望的腌猪肉。

    (12)爸爸心里也难过起来。妈妈就这样一直哭着,始终不让爸爸挨近她。

    1.请简述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包含的信息。                         

    3.以下选项中,在第⑧段两个括号里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B.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C.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D.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4.下列对“我”决定留在大后部落教书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丈夫没有带回她盼望的腌猪肉,令她失望、委屈。

    B.她回想起数不清的夜晚写家信时内心的恐惧和祈祷。

    C.战争岁月里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心酸一朝得以宣泄。

    D.丈夫历经多年战事,终能活着回家带给她的巨大幸福。

    5.文章的题目能否换成“一袋家信”?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试题

    果名

    上市

    时间

    果形

    果肉功效(部分)

    注意事项(部分)

    玉环

    文旦

    10-12月

    高扁圆形和扁圆形

    对高血压,消化不良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会与抗过敏药、安眠药等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加强、药物失效

    雪莲果

    11-1月

    雪莲果的食用部分多为根块,形似红薯(烤红薯即“烘山芋”)

    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助消化

    性寒,过量食用易导致腹泻

    桑葚

    5月

    为聚花果,由多数小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

    助消化,明目,补血

    儿童不宜大量使用

    (1)根据材料判断并写出以下图片对应的果名

    (2)11月的一天晚上,李大爷赴宴时没忍住多吃了几口,回家后就感到胃胀难受,之后连续几天胃里不舒服,甚至连晚上的休息也受到影响,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他的孩子得知后立刻赶回家探望。请问:材料中哪种水果最适合买给李大爷?为什么?

    (3)李大爷的孩子在水果店转了一圈,发现这家店没有那种最适合的水果。于是他向店主请教,请根据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小李:                                                  

    店主:那你就买山楂吧,刚上市的。要是老人怕酸,那就买苹果。

    小李:好的,来上两斤苹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题目:相处的时光  

    要求:(1)不得少于600字。(2)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3)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