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小明要研究抗美援朝期间的历史,他需要阅读哪一时段的历史资料(  )

    A.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C. 20世纪60——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国内反革命势力基本肃清

    C.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战线最为突出的是(   )

    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

    C、石油工业                    D、桥梁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工作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   )

    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的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暴风骤雨》中关于分马有这样一段描写:“……郭全海和老初带领积极分子们,忙于分牲口;……整个场子里,有二百七八十匹骡马,还有二三十头牛,外加五条小毛驴。牲口都标出等次,……他们计算好了,全屯没马的小户,都能摊上一个顶用的牲口。”这样的场面应发生于(    )

    A.抗战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 三大改造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常概括为(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四项基本原则”

    C.“一化三改”                   D.“一五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     )

    A.群众的积极性       B.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党内不同意见       D.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

    ①调整   ②巩固   ③充实   ④ 提高   ⑤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 (    )

    A、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十年“文革”是指(   )

    A.1949-1959年                  B.1953-1963年

    C.1956-1966年                 D.1966-1976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是(   )

    A.“一月风暴”         B.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事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邓小平开始对各方面工作做全面调整

    B.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才是硬道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A.一五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最能够体现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对外开放的是

    A.实施一五计划                 B.完成三大改造

    C.发动“文化大革命”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

    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出台  

    C.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出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判断改错辨析题

    1、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由农业合作社合并成的“一大二公”的组织形式是互助组

    错误                       正确                  

    2、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三大改造”。

    错误                       正确                  

    3、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广东、福建。

    错误                       正确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私有企业改革。

    错误                       正确                  

    5、1953年我国宣布开始执行“一五”计划,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6、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2分)图中学史

    (1)上面三幅图片中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称谓是什么?(6分)

    (2)三位英雄的事迹分别是:         奋不顾身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用以压制井喷的水泥;         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兰考县的县委书记,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3分)

    (3)从上面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当如何发扬这些精神?(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次运动?(2分)

    (2)从材料二中得知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对比,你能得出我党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注意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1) 材料反映的是哪部文献的内容?制定于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4)

    (2) 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在它产生之前,是哪部文件代替它起到了临时作用?(4)

    (3) 这部文献的颁布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回答下列党史有关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4)

    (2)党的哪一次会议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2)

    (3)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明了什么理论?简要概括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2)

    (4)邓小平同志是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哪一理论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