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背诵默写(共9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4.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

    5.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

    6.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

    8.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课内文言知识(共12分)

    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未量(轻易)云气,负青天(直上云霄)

    B.岂得杀身自(献出)秦贪,其强(凭借)

    C.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特意) 与秦相较(倘若)

    D.此言之(适宜,得当)岂伶人也哉(只,仅仅)

    2.下列各项的划线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A.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B.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

    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3.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梁君臣之首 ②琴书以消忧 ③谨拜表以 ④此天之我 ⑤朝夜弦,为秦宫人

    ⑥单于其节   ⑦亦使后人而复后人也  ⑧则获邑,大则得城  ⑨垣墙周庭

    ⑩宾主尽东南之

    A.①⑤⑨/②④⑥/③/⑦/⑧⑩

    B.①⑤⑥/②/③④/⑨/⑦⑧⑩

    C.①⑤/④⑨⑧/⑥/②③/⑦⑩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⑧⑩

    4.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垣墙周庭,当南日(表目的的连词,来) 勇气闻于诸侯(用)

    B.其远无所至极耶(表因果关系)臣以神遇不以目视(表并列关系)

    C.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苟以天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D.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彼奚适也(将要)

    5.下列各句中固定结构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难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为什么要……呢?)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难道是……吗?)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因此)

    6.下列各项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D.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共12分)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许)远虽材若不及(张)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有删节)

    【注】张中丞,即张巡。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平乱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继李翰撰《张巡传》之后,写了这篇后叙。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远诚畏死(果真)

    B.独蒙愧耻求活(蒙受,承受)

    C.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倚仗,凭借)

    D.蔽遮江淮,沮遏其势(通“阻”,阻挡)

    2.下列全都直接表现张巡、许远英勇无畏的一项是(   )(2分)

    ①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       ②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③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④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

    ⑤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   ⑥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许远,而许远在外面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从而说明了 “畏死”之说的荒谬。

    B.文章以人死和绳断作比喻,指出“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之说在道理上说不通,发出感愤,斥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能引起人的共鸣。

    C.作者认为,责备张、许二位死守睢阳的人,是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有意制造谰言,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

    D.虽然作者并不确定天下得以不亡是谁的功劳,但仍然痛斥了那些丢掉城池只想保全性命的人和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3分)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论语》片段,回答小题(6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选自《论语?先进》)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

    ①方:礼仪;②伐:夸耀、自夸;③施:表白;④怀:关爱。

    1.和弟子相比,孔子之志有什么特点呢?请简要概括。(2分)

    2.子路之志是什么呢?请概括并作简要评价。(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诗歌鉴赏(共6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①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1.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经典阅读(共15分)

    (一)名著阅读(9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孙权派使者见关羽,让儿子与关羽的女儿成婚,结秦晋之好。关羽粗暴拒绝联姻的要求,放弃了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

    B.刘备讨伐东吴,败退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我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若其不才,可取代之。刘备还叮嘱诸葛亮说:“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应“事之如父”。

    C.贾雨村刚到应天府上任,就有一件人命官司报到案下: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死人命,这就是薛蟠打死冯渊一案,雨村随即要发签差人立即将凶犯族中人抓来拷问,这时,有个门子直使眼色,告诉他有关护官符的事

    D.为了把公债投机的损失转嫁到工人的头上,吴荪甫等人决定整顿工厂,他们整顿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裁员,减工资和延长工时

    E、除夕前的一天下午,觉慧在两个哥哥面前读着《前夜》。书里的内容唤起了决心的痛苦回忆,他诉说了维护大家庭的重要。他的话并不能获得觉民和觉慧的理解。觉慧想:“我是青年,我不是畸形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吧幸福争过来。”

    2.完成下列简述(二选一)

    (1)简述克明、觉新和觉慧在捉鬼时的不同表现。

    (2)请简述“火烧连营”的故事情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7分)

    文化交流中,我们欠缺什么

    盛 宁

    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之后,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那恐怕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所以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这种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是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为接受方所认可的那种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根据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很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而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此时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比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的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候。

    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1)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2)几乎不知道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3)国家文化窗口的设计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查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所以,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缺少了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馆相比,缺少了通俗的亲切和美丽……

    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节选自《书摘》2010年12期,有删改)

    1.从文本上看,下列不能体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法的一项是(   )(2分)

    A.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B.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所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

    C.世博会德国馆所体现的巧思、法国馆所体现的幽默、日本馆所体现的创新、韩国馆所体现的通俗的亲切和美丽……

    D.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出的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汉诺威世博会期间,观众“排队”进中国馆,说明对中国馆有期待;“匆匆走过”说明他们对中国馆的展出内容不认同。

    B.余秋雨认为,政府部门层层审查的行政行为导致的文化窗口设计的平庸刻板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

    C.虽然也做出努力,但因在宣传理念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外国观众对中国馆一点也不感兴趣。

    D.余秋雨认为,盲目高估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是造成两次世博会出现窘境的原因之一。

    3.在对文化价值的认识上,作者不完全认同“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这种观点。从文本中看,原因是什么?(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3分)

    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

    ①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惊喜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就这样,一部分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②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我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③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④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务作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⑤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看。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就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⑥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

    ⑦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就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的.蓝色的音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⑧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权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

    ⑨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熟睡了。我静立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个山脊上。银河浩瀚,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⑩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浩大的天意在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悠远,天道永恒……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描写了众多生动活泼的植物和动物,写了雕有简单的图案的窗框渲染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

    B.第二段中的韭菜.白菜.葱和花椒四种寻常植物,在作者笔下充满了温情与浪漫,这是因为母亲的视角看窗外的万物都是有情的。

    C.母亲将一封封信比作透过窗格的月光,想象这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等她收阅,表明了母亲对幸福的渴望。

    D.“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我”在夜里浮想联翩,用想象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阔大悠远的画面。

    E.第五段暗示了母亲也许是寡居的,或是可能经历过爱情的挫折,即便如此,她依然用想象安慰自己,安静而安详地生活。

    2.第三段画线的“天地生命的颜色”的内涵是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3.关于本文的主题有“精神返乡”、“怀想母亲”、“人与自然在和谐中永恒”等不同理解,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谈谈你的认识。(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语言文字运用(共6分)

    1.阅读下面一则文字,根据所提供的语句为文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使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中华五千年悠悠文明,可以____A____,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____B____。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_____C____。

    ① 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② 激起无限的赞叹

    ③ 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我们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有时会招致无端的(miè)______视;我们处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有时会遭遇肆意践踏你的尊严。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_______。我们不如以理智去应对,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那时你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都将无法站稳脚跟。有的时候,弯下的是腰,但拾起来的,却是你无价的尊严!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请根据语境在②处填写合适的成语。

    (3)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共7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两个台湾的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的‘酒窝大道’。”

    面对同样的境况,不同意念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若是你,又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呢?请你就上述材料,展开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题目自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