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4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白  马 

    陈毓

    三天前,他看见那匹马,只一眼,爱已无药可治。马在黎明的地平线上向着太阳驰骋,轮廓金红,但经验告诉他,马是白马。他注视着马的背影起伏又起伏,直至消失.在短短的三分钟里,他经历了爱与离别。

    他在马离去的蹄声中失魂落魄。他一整天都神不守舍,不时倾耳而听,期待那独一无二的蹄声再次响起。

    东方再次亮起前,他一夜不眠的守候里,那匹马光彩熠熠地出现。

    他“嗨”一声,那一声“嗨”寄托着他对马仅仅一天一夜过去就凝集了一生的情感,他敏感地意识到马明白他的情感。马一个打挺,在他目不转睛的注视里,完成从起步到驰飞到止步的一个完美过程,像是诚意报答他的守望,又像是要自夸给他看。

    他向马远远地伸出他的右手,他想走得姿态洒脱,但却走得磕磕绊绊,他控制不住战粟,但他还是靠近了马。他几乎是一跃而起,就在他几乎触及马背的一瞬,马闪电般地向他扬起后蹄,他感到小腹一麻,马蹄却在离他一寸的距离收住。马一个转身,向着天边飘然而去,使他再一次地失魂落魄。

    他忽然想起他的经验,两天来退隐的经验这一刻被唤醒。他要用经验拥有这匹马.

    是的,他是驯马师,草原上最优秀的驯马师,驯服野马是他一生的光荣。他是野马的敌人,也是野马的知已。千里马之于伯乐,野马之于他,都是彼此的存在意义.

    带上驯马师的套索、鞭子以及嚼子,它们从祖先那里传递过来。他想起他的工具,却决定放弃工具,赤裸的马,天籁一般妙不可言的马,任何工具对它,都是侮辱.他决定徒手对待白马。

    他在第三天黎明前夕等在他遇见马的地方,他预感马会来和他约会。

    他捕捉到风中马的气息,循着气味,他看见那匹马,他耸动鼻翼,心醉神迷,但他清醒着眼前的约会,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动作,把身体变成一朵云,袅袅升腾,飘上马背。

    他感受到了马背的温度,但几乎同时,他像一滴难以栖息在树叶上的水珠一样,在马背上弹跳而起,跌落在马身后的草地上。他再次把身体聚拢成一朵云,飘向马背。他依然白费力气,再次坠地.白马稳立不动,像是在奚落他,又像是在嘲讽他.

    他仰脸躺在地上,向白马伸出双手,喃喃自语:小白马、小白龙、龙龙….

    他听见四周轰然而起的笑声。

    你还是驯马师吗?

    你忘了你的鞭子、套绳、马嚼子啦?

    他的那些驯马的搭档,他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他真是昏了头,忘了潜伏在白马身边的危机.

    多么漂亮的一匹马啊!伙伴们赞美道。

    去野马那里,带上你的马鞭和嚼子,你忘了这些了,一个驯马师怎能忘了这些!奚落他的同伴,把一根长长的套索向白马抛去。

    他从草地上跃起的同时,看见三根套马索从三个角度抛向他心爱的白马的脖子.把腾空的马从半空绊倒在地,马在脊背触地的刹那再次腾起,像一团火焰跑远了,脖子上的绳索在它的身后哆哆嗦嗦.那团火焰在天边再次被绊倒,绊倒又挣起,像夏日雷雨天在草地深处炸响的连环雷。一团火焰,又一团火焰。三个驯马师拉着套索滚下各自的马背,被白马拖拽着在草地上犁过,却都不松手。又有三个驯马师齐刷刷抛出手上的套索,把他们像石头般沉重的身体坠在各自的套索上,一起对付那孤胆英雄。

    冷铁的马嚼子穿过白马的嘴唇,缰绳也已套上,天光大亮,所有的人都看清眼前这匹马,熠熠生辉,仿佛神就住在它那一边。

    一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拉着马缰绳跃上白马优美的脊背,但他旋即像被利剑刺中一般滚落下来.另一个知难而上,被马闪电般地一踢,也跌下去了。

    同伴的号叫唤起驯马人心中更大的野性。6根套索如死亡的绞索,把马拉翻在地。

    跃起,摔倒.摔倒,跃起。似乎一千次。

    嫣红如红宝石的血滴从衔铁口滴滴跌落.即便这个时候,他心爱的白马依然睁着那双不染一尘的眼睛,它不知道不屈服的马儿在驯马人这里是不存在的.

    白马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马被杀死,变成驯马人胃囊中的物质,马的精神将来到人的身体里,马的勇气、气力、无畏、不屈,这些都是驯马人看重的.宰杀烹食马肉的过程,也以欢庆的方式,男人举杯痛饮,女人载歌载舞,孩子为争一块马的拐骨扭打在一起。

    奇异的肉香不可阻挡地冲进他的鼻腔,刺激他的眼泪滚滚。

    他渴望得到马的头骨,哪怕他要为此和那个杀死马的驯马师决斗,他也不放弃这最后的机会。他想要珍藏它,像珍藏可以一生缅怀的爱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对白马一见钟情。尽管相遇的时间短暂,但他深深喜欢上了白马,白马转瞬即逝,他失魂落魄,期待它再次出现。

    B.他徒手对待白马,一次又一次从白马背上跌落下来,别的驯马师嘲笑他,因为他们觉得他的驯马技艺比以前退步了。

    C.他从马背上跌落下来,嘴里念叨着“小白马、小白龙、龙龙……”,这表明他已经预感到了白马即将面临的悲惨结局。

    D.他的驯马的搭档们知道他十分喜爱白马,都想帮他实现这个心愿,他们动用各种工具对付白马,以便尽快征服白马。

    E.小说开头,白马光彩熠熠地出现,而小说结尾,白马却成了人们腹中的食物,前后强烈的反差,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2.第2段写了“他”看到白马之后的心理活动,这些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3.马的“奇异的肉香”为什么会使“他~‘眼泪滚滚”?请简要概括。(6分)

    4.这篇小说写了一匹白马的悲剧,这个悲剧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一言寤意                特:只。

    B.见上连年治太子             狱:案件。

    C.朕之不,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  德:恩德。

    D.巫蛊之祸及士大夫             流:殃及。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3分)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②公独明其不然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C.车千秋处事具有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经常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5分)

                                             

    (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释】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5分)

    (1)实迷途其未远,           。舟遥遥以轻飏,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4)                          ,此小年也。

    (5)若夫乘天地之正,                         ,彼且恶乎待哉?

    (6)外无及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7)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8)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将于2016年8月举行,届时,奇幻热辣且色彩斑斓的南美将献上独具风情的开幕演出,给观众带来 _______的美。

    ②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做统计,搞调查,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时简直 _______了。

    ③全国文物收藏展览会上,各种不同级别的文物陈列在装饰一新的大厅里,_______,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A.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B.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C.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D.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龙江森工是东北大粮仓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黑龙江、松花江等六大水系主要发源地和涵养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B.农业部食物营养所副所长王东阳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提高。

    C.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D.针对记者提出的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教育部官员刘利民强调,三部委《意见》的出台,就是要解决农村教育的短板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①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

    ②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

    ③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④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

    ⑤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

    ⑥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

    A.⑤①③②⑥④   B.①③②⑥⑤④   C.⑤④①③②⑥   D.①④⑤③②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天,诗人艾青带着一幅画来请求已8 8岁高龄的齐白石鉴别真伪。仔细看了看,齐白石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深夜,儿子发现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析】
    “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一一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认真练习,自己管住自己啊。”

    此后,即便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还是坚持每天画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