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蹊/幸      毁/胼手足      焚膏继晷/由自取

    B.吝/锵      列/增光彩      负顽抗/喁喁不休

    C.逅/数      然/泾分明      心泣血/处囊中

    D.裂/疏      职/买还珠      管窥测/毋庸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

    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白驹过隙

    B.物换星移        坚如磐石        昙花一现

    C.时过境迁        坚如磐石        白驹过隙

    D.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塑造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B.《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天狗》借用神话故事表达了彻底摧毁万恶的黑暗世界,争取祖国自由解放,建设新的、美的中国的思想和决心。

    C.《边城》中翠翠在端午节巧遇傩送,暗生情愫,也是在端午节认识了喜欢她的天保,还是在端午节知道王团总要用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D.《茶馆》用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三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结尾三个人撒纸钱“祭奠自己”,既是对各自凄凉悲惨身世的感叹,也象征为旧社会送终。

    E.欧也妮的生日聚会上,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为争夺欧也妮这位庞大家产的继承人各怀鬼胎,精明的葛朗台想着利用他们的企图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钱钟书《宋诗选注》中对陈师道的评价,请以平实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不超过30个字)(5分)

    陈师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想做到“每下一俗间言语”也“无一字无来处”,可是本钱似乎没有黄庭坚那样雄厚,学问没有他那样博杂。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往往格格不吐,可能也是他那种减省字句以求“语简而益工”的理论害了他。假如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么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

    中国尽管是一个大国,但人均国土面积很小,人均可用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更小。按道理应该非常节约土地才是。可是,________1________。为什么?因为土地太廉价,使用者太容易获得,拥有者也不太珍惜。政府可以利用权力征用农民的土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给的补偿价格非常低,基本上是政府给多少就是多少,农民没有谈判资格和能力。土地廉价自然就会造成土地浪费。________2________?根本原因在于:第一,产权不明晰。没有谁有足够动力和能力保护土地。第二,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物以稀为贵”这一原理作用的前提是市场机制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祥事亲孝,亲亡哀毁,泣尽继以血,庐墓终身。事闻于朝,褒封至孝公,赐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

    大异从胡宏受《春秋》大义。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授衡阳主簿,有惠政。调龙泉尉,摄邑令。适岁饥,提刑司遣吏和籴①米二万石于邑,米价顿增,民乏食。大异即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民甚德之。提刑赵与筹大怒,捃其罪弗得,坐以方命,移安远尉。

    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大异以一仆负告身②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以赏迁吉州户曹,改广西经干,复以弭盗赏,除四川制置司参议官。北兵入成都,大异从制置使丁黼巷战,兵败,身被数创死,阖门皆遇难。诘旦,其部曲窃往瘗之,大异复苏,负以逃,获免。进朝奉郎,宰石门县,就除通判溧阳,摄州事,皆有惠政。去官之日,老弱攀号留之,大异易服潜去。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召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命予节兼庾事,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庾事。

    时常平司逋负山积,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异与之约,悉纵遣之,负者如期毕输,吏无所容其奸。改提点广西刑狱兼漕、庾二司,所至奸吏屏息,寇盗绝迹。凡可以为民兴利除害者,必奏行之。广海幅员数千里,道不拾遗,报政为最。未六十即丐致仕,不允,章四上,除秘阁修撰、太中大夫,提举崇禧观、醴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年八十二卒。

    (选自《宋史•杨大异传》)

    【注】①和籴:古时官府出钱购买民粮以供军用。②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龙泉尉,邑令              摄:代理

    B.其罪弗得                    捃:搜集

    C.大异往治之                  檄:征召

    D.负者如期毕                  输:运送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大异“惠政”的一组是(3分)

    ①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

    ②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

    ③身被数创死,阖门皆遇难

    ④老弱攀号留之,大异易服潜去

    ⑤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

    ⑥广海幅员数千里,道不拾遗,报政为最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大异的十世祖杨祥奉事父母非常孝顺,父母去世后悲痛欲绝,并一直住在墓旁修筑的小屋里,孝行受到朝廷褒扬和赏赐。

    B.蒙古兵攻入成都的时候,身为四川制置司参议官的杨大异坚守节操,英勇抗敌,因为部下的救助才得以死里逃生。

    C.杨大异因政绩卓著多次得到升迁,也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官,但他不以为意,正道直行,赢得百姓的爱戴和皇帝的肯定。

    D.杨大异曾在不同的地方和部门任职,凡是可以为老百姓兴利除害的事,必定奏请朝廷去做,退休后还受到朝廷的任命和封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

    (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

    (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2.文中所称的“骚与史”是指哪两部著作?(2分)

    3.这段文字批驳了“不学无识者流”的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________ ,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

    4.________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5.白头搔更短,________ 。(杜甫《春望》)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 ,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7.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8.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 。(王冕《墨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壁  画

    贾平凹

    ①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除了挖掘出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

    ②壁画中的宫女个个个头高大,耸鼻长目,丰乳肥臀,长裙曳地,仪表万方,再看那匹匹骏马,屁股滚圆,四腿瘦长刚劲,便得知人与马是统一的。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它的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人种混杂,正是现今西欧的情形。可叹唐以后国力衰败,愈是被侵略,愈是向南逃,愈是要封闭,人种退化,体格羸弱。说唐人以胖为美,实则呢,唐人崇尚的是力量。马的时代与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诗里在赞美着瘦小的毛驴,倦态的老牛,平原上虽然还有着骡,骡仅是马的附庸。

    ③我爱唐美人。

    ④我走进地下室,一直往里走,从一九九七年走到五百九十三年。这些宫女,古与今的区别仅在于服饰,但那丰腴圆润的脸盘,那毛根出肉的鬓发,那修长婀娜的体态,使我感受到真正的人的气息。看着这些女子,我总觉得她们在生动着,是活的,以致看完这一个去看那一个,侧身移步就小心翼翼,害怕走动碰着了她们。她们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们的工作,或执盘,或掌灯,或挥袖戏鹅,或观鸟捕蝉,对于陌生的我,不媚不凶,脸面平静。这些来自民间的女子,毕竟已是宫中人,不屑于我这乡下男人,而我却视她们是仙人,万般企慕,又自惭形秽了。《红楼梦》中贾宝玉那个痴呆呆的形状,我是理解他了,也禁不住说句“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看呀,看那《九宫女》呀,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执盘、盒、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顾盼呼应,步履轻盈。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这样纯真高雅的女子,我坚信当年的画师不是凭空虚构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绘,她深锁宫中,连唐时也不可见的,但她终于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经千年的美人。

    ⑤“美人千年已经老了!”同我去看壁画的友人说。

    ⑥友人的话,令我陡然悲伤。对于美人老的态度,从来都是有悲有喜的两种情怀,而这种秉性可能也正是皇戚贵族的复杂心理,他们生前占有她,死后还要带到阴间去,留给后世只是老了的美人。这些皇戚贵族化为泥土,他们是什么狗模人样毫无痕迹,而这美女人却留在壁画里,她们的灵魂一定还附在画上。灵魂当然已是鬼魂,又在墓穴里埋了上千年,但我怎么不感到一丝恐怖,只是亲切,似乎相识,似乎不久前还有过匆匆一面?

    ⑦参观完了壁画,我购买了博物馆内摹古壁的画作印刷品,我不愿“六妹”千余年在深宫和深墓,现在又在博物馆,她原本是民间身子,我要带她到我家。我将画页悬挂室中,日日看着,盼她能破壁而出。我说,六妹,我不做皇戚贵族宫锁你,我也没金屋藏匿你,但我给你自在,给你快乐,还可以让你牧羊,我就学王若宾变成一只小羊,让你拿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

    1.概括文中唐壁画的特点。(4分)

    2.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3.分析第③节和第⑤节在行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4.探究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智慧与国学

    王小波

    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信。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喜欢: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

    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万古不长如夜了。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子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

    马克•吐温在世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体。他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我在天堂里。当然,马克•吐温很为表哥高兴。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你现在喝什么酒?灵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干,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我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这话梁任公1920年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快乐,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自己的善良了。要不是达•伽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我们还真闲着没事干。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了,自然科学没得弄。马克•吐温的下一个问题,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你在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来到了你那里,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质文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据、训诂什么的。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就够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受得了。把拥有这种超级智慧比作上天堂,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闲了没事要好。

    是啊是啊!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1.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这句话该怎样理解。(6分)

    2.文章第三段引述马克•吐温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作用?(6分)

    3.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以经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诗经》被尊奉为人伦教化的神圣经典,与文学总集分途著录,形成了文学总集不录《诗经》作品的文学禁忌。随着经学内部的嬗变和《诗经》文学阐释的发展,隋代王通和唐代刘迅相继“续《诗》”,选录《诗经》之后的诗歌并纳入诗教范畴。“续《诗》”不仅很难达到其经学目的,反而容易使人们从汉魏六朝诗歌的情貌特征,推想《诗经》的本来面目,成为解构经学和尊经意识的潜在异质,为《诗经》入选文学总集提供了反向的启示。宋代朱熹设想编纂一部收录《诗经》《楚辞》和后世诗歌的大型诗歌总集,直接为文学总集选录《诗经》做了理论准备。但朱熹最终未能将自己的构想付诸实施,也预示着总集选录《诗经》的思想阻力依然强大。直到明代,才出现《诗学正宗》《汇古菁华》《诗冶》等真正选录《诗经》作品的文学总集,《诗经》走下经学的神坛,融入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

    晚明总集选录《诗经》并不偶然,而与当时《诗经》文学阐释的繁荣局面相呼应,是《诗经》文学身份得以彰显和认可的最直观、最集中的体现,是现代《诗经》文学主体身份最终确立的精彩预演的关键步骤,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诗经》文学主体身份的最终确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请加以概括。(6分)

    2.请具体解释“反向的启示”在文中的意思。(3分)

    3.以《氓》为例,谈谈《诗经》文学性的具体体现。(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秦飞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湖南一个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一年多来,他逐渐融入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村民做成了不少事:修筑水渠,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养老院……

    有人质疑他的动机,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认为他是为了名利和权力,为今后的升迁铺路。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秦飞说:“我做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做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我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简答题(10 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著名战役“夷陵之战”的前因后果。(5分)

    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位人物?列举能表现这位人物“机关算尽”的两处情节。(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