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谚语:“庄稼活,不要问,除了工夫就是粪”,“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清明后,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从中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材料体现了古代农业刀耕火种

    ②材料体现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③材料体现了手工业技术先进

    ④材料体现了土地兼并严重

    ⑤材料体现了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发生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l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包括

    ①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②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③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④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章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

    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              B.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

    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D.京师大学堂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化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人文主义运动。“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

    A.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它蕴涵了歌颂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

    C.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D.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标志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最能表明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我们的外交目标

    C.“求同存异”是我们与一切国家处理外交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与苏联结盟保证了我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经过几番姓“社”姓“资”的争论,在对恪守传统苏联模式的“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在中国终于真正成了主角。省略号(“……”)处应为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其中的“第三次反思”是在

    A.解放战争胜利后                      B.“大跃进”运动后

    C. “一五”计划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缺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85年8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最好的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历史学家波普尔说:“总之,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作者试图强调

    A.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           B.研究历史规律没有意义

    C.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           D.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

    ——史仲文  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结合材料一、二观点,分析说明两者对“人”的关注出发点的不同及其经济根源。(8分)

    材料三  民生是生民之命。它表达人类求生存的本能和理性的欲望,反映民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关切人们最现实的利益和意愿。它潜藏着对专制统治的排斥,内蕴着对基本人权的渴望。因此,民生观念的逻辑升华,必然是糅合民权信仰的法理叙事。——彭中礼《民权与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

    (2)根据材料三的观点,对近代中国人民而言,“基本人权”应该是指什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你如何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解决“基本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6分)

    材料四  (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特点?和近代相比,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哪些优势?(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中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此前我们曾留下过多少不同的“第一课”。不同的第一课折射出不同时代观、价值观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建国初期,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语文教科书也打下了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语文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肓的突出特点,说明其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1958年伴随“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篇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原因。(4分)

    材料三  1978年,恢复工作的人教社推出的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我们热爱毛主席。1981年,修订后的入学第一课为:热爱共产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课修订为:我是中国人。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实行课改,不同省区开始使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其第一篇课文主要有《人有两个宝》、《上学了》、《爱爸爸妈妈》等。

    (3)材料三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对此你得出什么认识。(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我们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管理下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一种形式。就某些形式和内容看来看,类似国外的“出口加工区”,但我国的经济特区不仅搞出口加工,还搞各种行业的综合经营。就是说,即办工业,也办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同时还办文化、教育、科研事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而总的原则是以工业为主,带动其他各产业的全面发展。

    ——穆中魂《从深圳经济特区看我国对外开放政策》

    材料二  除现在的经济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但如果将来沿海地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以高一点,消费就可以增加一点,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要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材料三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特区具有哪些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2分)

    (2)结合材料二及相关史实,说明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并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2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4分)

    (4)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谈谈我国 “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并列举其所取得的两项成就。(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