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29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无产者发出号召。从社会演变的物质基础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得益于

    A.前人的理论成果           B.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工人阶级的斗争           D.马克思、恩格斯的潜心研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考虑到国家就是人民,应该由人民管理自己,因此政府所有的公职都应该有一定的期限,定期调换,担任公职的人,应该根据他们的才能进行选举。”由此推断,这段话最有可能反映的历史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     

    C.第一国际          D.俄国十月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俄国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二月革命爆发         ②《四月提纲》的发表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    ④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占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的局面。这种观点体现了哪一种史观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文明史观      D.整体史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与下图反映事件相符合的是

    A.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日本名古屋市长长河村隆之提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的错误言论。下列驳斥其错误言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A.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图片  B.历史专著的相关描述和评论

    C.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相关表述       D.影视作品的描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展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中,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最吻合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54 年12 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51年12月25日我国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下辖玉树县(结古镇)等六县。它直接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的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完全自治的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0年的“两会”期间,选举法的修改受到热议。1995年,农民从拥有 “1/8投票权”发展到拥有“1/4投票权”,如今则将进入与城市居民 “同票同权”的新时代。新时期,表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是

    A.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C.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D.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它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

    A.1943年  B.1945年  C.1997年   D.1999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台湾一位歌手在《海峡两岸》中这样唱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深意浓。”回顾1949年以后的台湾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B.“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C.“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D.“太痛”表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展现的是欧洲土地上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柏林墙”。柏林墙的建立,归根到底应视为

    A.柏林危机的产物       B.两德对峙的产物

    C.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D.两极格局对峙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发动侵朝战争               B.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C.成立华约组织               D.成立经互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A.双方合作多于对抗         B.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            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67年,下列哪些组织合并组成欧共体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欧洲关税同盟 ④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C.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 

    ①独立   ②自主   ③不结盟   ④非集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C.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方面表示“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方面则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说明

    A.两国将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我国对中日关系的原则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C.日本彻底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D.两国已经完全冰释前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种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的认识     

    B.国际关系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C.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不结盟”的特点 

    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然存在“冷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某研究性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拟定了以下主题,这些主题不符合史实的是

    A.朝鲜战争:热战背后的大国角逐      

    B.欧洲联合: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

    C.跨越鸿沟:中美外交关系的调整      

    D.苏东巨变:一场静悄悄的制度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二战后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又此起彼伏。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瓦解后,国与国之间的对抗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    

    B.一超多强的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C.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突出特点 

    D.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美苏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美苏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美苏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

    ——《冷战与中国》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是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9月13日

    请回答:

    (1)冷战是美国在二战后初期针对苏联的基本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8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观点。(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