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2 题
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陶朱公范蠡在经商过程中信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提出“务完物,无息币”。材料主要是指

    A. 主张商业投资多元化

    B. 加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周转

    C. 强调商品的贱买贵卖

    D. 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有:“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 民族歧视等级明显

    B. 社会重视宗教文化

    C. 文人社会地位较低

    D. 政府重视科举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 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B. 冲击了中国传统夷夏思想观念

    C. 促使中国与英国享有平等的权利

    D. 推动中国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怒。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这从实质上说明

    A. 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

    B. 清末女子普遍放足

    C. 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D. 清末政府迫令放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

    A. 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B. 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

    C. 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

    D. 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782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A. 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

    B. 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

    C. 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

    D. 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C. 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D.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 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认为,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这年,还实行了类似余粮收集制的计划收购办法。与材料中“改革”相关的是

    A. 加强指令计划,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推广玉米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C. 建立家庭农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

    D. 降低收购粮价,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郑国星占家裨灶预言郑将发生大火,人们劝子产按照裨灶的话,用玉器禳祭,以避免火灾。子产回答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这突出反映了子产

    A. 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 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

    C. 发展了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D. 反对尊神敬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 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4

    明末清初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

    西方绘画技法、西洋乐器、教堂、圆明园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

    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时期或两个时期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如果抛开其中的专制主义等不良成分,其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按规则办事的理性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正义主张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

    ——摘编自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

    材料二罗马人在公元前449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他们颁布《十二铜表法》作为共和国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随着罗马人的征服,立法者们创建了一套合理的法律体系,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立法者明确了正义的标准(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他们建立起一些原则,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允许法官废弃那些不公平的法律条款。罗马法有助于帝国内分散的地区一体化,罗马法律的原则直到帝国消失之后的漫长时间里,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法家的治理主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分类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3)据上述材料,归纳先秦法家与罗马法在“正义”标准和民众“权利”上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