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的"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浑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1.下列对 "另一种居民"含义的解释,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是指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北部而政治、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族群。

    B.是指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大量畜养牲口的族群。

    C.是指地域与华夏相邻、有历史贡献却被汉族士大夫贬斥的族群。

    D.是指生活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并开创出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族群。
    2.下列不属于“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戎狄族群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B.戎狄族群为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做出具有开创性的历史贡献。

    C.戎狄族群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边缘地带的主角。

    D.戎狄族群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中,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B.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C.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D.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从这样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果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自己有此一难,全系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

    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迷药的事实。但他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恐怕也未必。
    1.下列对“自知”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自知”,既要知人,也要自知,这样才能达到神志清明,不受人蒙蔽和自蔽。

    B.所谓“自知”,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当然更要知道这二者哪个占主要成分。

    C.所谓“自知”,既不是指对自己优点的自知,也不是指对自己自然的短处的自知,而主要是指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

    D.所谓“自知”,必须先“知人”,然后“知己”;是那种建立在“知人”基础上的“知己”。
    2. 对文中“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才会有不易自蔽而蔽人的通透的明澈,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

    B.作者在文中引用“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自己。

    C.世间“知不知”的人太多,“不知知”的人极少,认识自己是一个千古难题,它应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并且作出回答的问题。

    D.作者认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己未知的东西或领域,这是非常难得的,明白这个道理后人才会谦逊一些。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这是智慧;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知人不易,自知更难,人最难认清的是自己。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强调人应该努力弄清各种世事,用心通晓人情世故,这样才会有通透的明澈,不被人蒙蔽。

    C.一个人如果身陷名利之中,就难以看清内心深处的自我,也就难以拥有自知之明,因此人世间的名人虽多,有自知之明的人却不太多。

    D.人很难完全清楚地认识自我,但是老子的意思却绝非仅限于认识自己,他更希望人们在拥有自知之明后学会谦虚和谦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旅     伴

    在同一车厢的同一隔间里,两位旅客先后坐下,转过头来,打量坐在对面的旅伴。两人的目光一经相遇,几乎同时惊奇地叫起来:

    “啊呀!是你——”

    这两个人,是高小读书时的同学和朋友。一个被同学们公认为数学王子,一个号称文学天才。现在,二十多年以后,数学王子已是国防尖端学科研究人员了,而文学天才也是当代颇有名气的作家了。二十多年前,他们同时爱上班里一位名叫东芳的女生,那是个聪明而又动人的窈窕姑娘,大伙叫她“东方美人”,她是他俩心中的女神……

    这两个朋友也不能超凡脱俗,朋友关系破裂了,结下了怨。而时间的流水似乎可以冲散一切感情的烦忧。现在,当他们在列车上握手拍肩的时刻,心中虽然还有那么一点不可言状的别扭情绪,却终究为理智所主宰了——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嘛!

    一阵闲聊之后,作家首先从尴尬的情绪里超脱了,豁达地说:“东芳现在好吗?”

    “怎么……你?”军事科学工作者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她不是嫁给了你吗?”

    这样——真是哭笑不得——他们才互相闹明白,谁也没有娶到“东方美人”,二十多年的误会,都以为对方和她结合了。

    “噢!原来如此……”作家感慨起来,动情地说,“我当时感觉出来,她更喜欢你,说你聪明,冷静。她说她母亲不喜欢搞笔墨文学的人,容易招灾惹祸……二十多年了,我一直以为你们生活在一起……”

    “嗨!哪能呢……”科学工作者淡淡地笑笑,“我当时判断出她更喜欢你。她常当我的面说你开朗,浪漫,有诗人风度……说我太死板……”

    火车在宽阔的北方原野上奔驰。大片大片的金黄的油菜间缀在一望无垠的碧绿的麦田里,一排排白杨,从窗前掠过去,远处的山峦迷蒙在淡灰色的雾霭里。田野里春的温馨气息灌进敞开的车窗里去了。

    “我毕业以后,家里太穷了,‘瓜菜代’也维持不住,舅舅把我带到青海,进了地质勘探队。我肩上扛着标杆,爬遍青藏高原,兜里总没有忘记装着一本稿纸……我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萌动的爱情却同时结束了!”

    “我毕业后参军了,当了两年兵,从部队上了大学,再回到部队。在戈壁滩上”隐居”了二十年,已经与‘尘世’隔绝了。那年回家探望父母,听人说她和小赖子结婚了,我坚决不信……”

    “我也听说过她和小赖子结婚的话,也是不信。”作家证实地说,“她怎么能嫁给他呢?那么一个猥猥琐琐的侏儒!”

    “看来是真的嫁给他了。”科学工作者说,“他虽然猥琐,可他当时比你比我都更优越。他当了汽车司机,走南闯北,能弄到别人弄不到手的‘进口’物资,别忘了当时是困难时期……不过,我总不愿意这样想。”

    作家显然激动,创作的灵感顷刻之间激荡起来了,回味自己人生经历过的生活,心情往往按捺不住。他拉开手提兜,取出一瓶酒,用牙齿揭掉瓶盖,在两只喝水的杯子里斟上酒。科学工作者也急忙取出罐头和香肠,摆到小桌“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误——”作家用富于哲理的口气说,“把一个俗不可耐的女人看得太神圣了!”说罢举起酒来。

    “可笑的是——”科学家冷静地说,“我们之间曾经因此而互相妒恨!”说罢也举起酒来。火车正以风驰电掣般的气魄,在北方的原野上疾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篇幅短小,人物刻画也比较简单,但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同学偶遇的场景来设置情节、表现主题,显得结构紧凑,构思巧妙。

    B.两个人闲聊一阵后,话题就转到了东芳的身上,打探她的消息,这说明两个人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流水的冲刷,还没有忘记东芳。

    C.从两个人的谈话可以知道,他们都曾爱着东芳,但都觉得东芳并没有爱上自己,所以同时撤退,停止了对东芳的追求甚至联系。

    D.两个优秀的男人都没有取到东芳,东芳却嫁给了一个猥猥琐琐的侏儒,这说明东芳是一个徒有外表、内心空虚、无所追求的人。

    E.这篇小说语言简洁风趣,叙述干脆利落,在两个人的对话中作者把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多年的爱情故事进行了巧妙安排,令人称奇。
    2.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景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二十多年前,同时爱上东芳的两个人和东芳各自有哪些特点?(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吴祯,江国襄烈公良弟也。初名国宝,赐名祯。与良俱从太祖克滁、和,渡江克采石,从定集庆。下镇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皆有功。又从常遇春自铜陵取池州,以舟师毁其北门,入城。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积功,由帐前都先锋累迁为天兴翼副元帅。以千人助良守江阴,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硃定。授英武卫亲军指挥使。又大破吴兵于浮子门。从大将军徐达帅马步舟师取湖州,勒奇兵出旧馆,大捷。湖州平,遂戍之。从围平江,破葑、胥二门,进佥大都督府事,抚平江。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国珍亡入海。追及之盘屿,合战,自申至戌,败之,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复自海道进取福州,围其西、南、水部三门,一鼓克之。  

    洪武元年,进兵破延平,擒陈友定。闽海悉平。还次昌国。会海寇劫兰秀山,剿平之。兼率府副使。寻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二年,大将军平陕西还,祯与副将军冯胜驻庆阳。三年讨平沂州答山贼。命为靖海将军,练军海上。其冬,封靖海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与秦、晋二王傅金朝兴、汪兴祖并专傅王,解都督府事。仇成戍辽阳,命祯总舟师数万,由登州饷之。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至琉球大洋,获其兵船,献俘京师。自是常往来海道,总理军务数年,海上无寇。   

    十一年,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明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与良俱肖像功臣庙。子忠嗣侯。二十三年追论祯胡惟庸党,爵除。(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奇兵出旧馆         勒:率领、带领

    B.千人助良守江阴       以:用、凭借

    C.还昌国            次:驻扎

    D.事谪定辽卫指挥使     坐:因为、由于
    2.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

    B.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

    C.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

    D.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祯军事才能杰出,起初跟随太祖、常遇春立下战功,后来能独当一面,战功卓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所以功臣庙里画有他的肖像。

    B.吴祯不只指挥作战能力突出,管理工作也十分出色,如负责帮仇成运送粮饷,虽然海上道路危险遥远,但军队的粮饷从不缺乏。

    C.吴祯在打击倭寇的战场上表现突出,追击倭寇至琉球大洋,缴获倭寇兵船,到京师献俘,

    后来管理军务数年,海上没有再出现倭寇。

    D.吴祯由于战功卓著,明太祖待他也很好,不仅封侯,还赐予铁券,但他晚节不保,竟然和胡惟庸结党谋反,被削除爵位。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5分)

    (2)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

    李昌垣

    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归雁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

    思往事,负年华,梦魂飘泊任天涯。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
    1.词的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5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名篇默写题   (16分)

    (1)《逍遥游》中,庄子以一只大鹏,创造出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大鹏起飞之时,“                                ”,雄奇壮阔,令人神往。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了对英雄孙仲谋的追慕,用“            ,                    ”两句写出了昔日的繁华,现在都已不复存在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3)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乐观、豁达、自信的诗句是“                  

    (4) 《滕王阁序》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5)《滕王阁序》写景表现虚实相映之美的四句是: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6)《归去来兮辞》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               

    (7)《陈情表》 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情况下,各种思想和言论难免---------,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辨析。

    ②受叙利亚紧张的安全局势影响,叙利亚难民纷纷穿过叙利亚北部的边境,涌入伊拉克库尔德人控制地区,大量人员进入可能---------,专家表示伊拉克安全局势令人担忧。

    ③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震惊国外,常被当地媒体冠以“疯狂购物游客团”的称号。如今,旅游纪念品往往------------,使中国消费者的旅游行为和旅游模式悄然发生了很多改变。

    A.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B.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C.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D.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对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

    B.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演出了《村官李天成》和《焦裕禄》都是以真实的人物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作品表现了这两位优秀干部对群众的满腔热忱。

    C.服务消费的每一比小账,都关系着作风建设这比“大帐”,唯有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完善的公开监督,才能杜绝奢侈浪费和贪污腐败的“后门”。

    D.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中国老年节,这标志着重阳节从传统的民间节日变成了国家法定节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人认为,每个人的生辰年月都受到十二生肖中某种动物的神灵的支配,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的性格和命运。                                        ,以致影响到自己或者他人的生活,毕竟生肖预测不是科学真理。

    最后有可能形成与之相近的性格特征 ②可作为一种民间游戏也有其趣味性  ③但是万不能迷信生肖预测  ④于是人们就在思维和行动中有意无意地强化优点,克服缺点 ⑤生肖预测严格来说属于迷信  ⑥每种生肖动物都有其优点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⑥④①③   C.②③⑤⑥④①   D.⑤②③⑥④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梁实秋先生认为作文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枯涩阶段,“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虚,搔头踟蹰,不知如何落笔”。二是涌泉阶段,“提起笔来,有个我在”,“触类旁通,波澜壮阔”;但是或“枝节横生”,或“逸出题外”,或“轻重倒置”,“大有改进的余地”。三是割爱阶段,“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能够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达到“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

    想想你自己学习写作的过程,一定会对梁先生的“三个阶段说”产生共鸣,或许还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请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