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开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接近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成为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1.关于“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能下降。

    B.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C.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口越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

    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C.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说,汽车已经越越只是日常工具。

    D.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B.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C.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D.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侃成真

    朱瑾洁

    满大侃物流配送中心说成立也快,这年头,搞什么都要个速度,满大侃也不例外。

    人员现成的两位,一个是常年跟他学手艺的乡下侄子小满;一个是再学也不长进、已厌学许久、上个月刚逃学出来打工的妻侄小强。年龄都不大,但一看那骨架,就是出力的命。

    一个月后,满大侃把小满叫到里间办公室,问一个月来生意进展的情况。小满说,这不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刚开始给你买的办公桌椅、沙发还有鱼缸,后几天又印了公司名片。满大侃问,发了吗?小满说,这几天不正发么。满大侃说,那发了怎么不见人来?小满说,我怎么知道,要问得问你。满大侃说,问我啥?

    小满道,问你啥?你不是光让在火车站、汽车站发么。我说了吧,车站净是南来北外的过客,哪有什么大宗物什需要你的物流。满大侃说,那你说咋办?小满说,照我说,物流最起码得本地人先找你,干红火了再带动外地人。

    满大侃一拍脑门惊叫道,嗨嗨,小子还是干生意的料,我怎么没想到?!小满道,你光想人了,还没想到怎么让人主动掏钱这一层。满大侃大叫道,呵呵,小子成人喽,知道怎么寒碜叔呢。好,你到小强那领500元钱,算是你这个金点子的酬金,领到钱,你给我赶快打听清楚广告的费用。

    小满刚从小强那领到钱,满大侃一个电话又把小强叫了进去,小强没有进屋就喊姑父,而是喊道,总经理,您叫俺有什么吩咐?听到小强喊他总经理,满大侃心里很受用,就笑着对小强说,你小子进步很快,比你小满哥长进多了。其实有什么长进,里外间,满大侃不让小满叫他叔,小强在外间听着呢。再说了,小强看来,小满那是什么狗屁点子,只不过是嫌车站路远,可又不得不跑而自然生发出来的满腹牢骚罢了。

    心情舒坦的满大侃,再加上刚才受小满启发,心里已有了小九九,躺在老板椅上悠然自得地跷起二郎腿,说,强啊,公司的账你都做了吗?小强赶紧回道,做了,还能不做吗。我记得十分清楚,现在花得还剩2万6了。嗯,你回吧。满大侃慢悠悠地说道。哎,那,我奖金呢?喔,奖金,什么奖金?满大侃十分惊讶地问道。小满不是500元吗?!小强争辩道。嗨,还能少你的,不过小满的500元那是金点子酬金,不是奖金。当然了,你干得好,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不一会,小满满头大汗回来啦,还没进屋就嚷嚷起来:打听清楚了,打听清楚了。满大侃直起身子赶紧问道,你打听清楚啥?小满说,省城《晚报》整版广告18万,半版9万,三分之一版6万,四分之一版4万5,五分之一版3万6,就是八分之一版也得2万2千5。满大侃问,那省报呢?小满说,比这还贵!

    满大侃对小强说,那你说就我公司的财力,该上多少版的广告?小强说,让我说,哪版也不要上,上了我们近期就得喝西北风!

    满大侃对小满说,进飞机场那条高速,我记得和高铁交叉路口,有一个广告牌已竖立多年,不知租出去了没有?小满说,还没。满大侃说,租金多少一年?小满说,2万5。满大侃噗地笑出了声说,这不是二百五吗。

    满大侃说,小强,你拿上2万5,和小满一起,今天把那块广告牌租下。小强说,就今天?满大侃道,对,就今天。

    租下广告牌,满大侃吩咐小满和小强找个喷绘公司,在广告牌两面喷上“年租金150万”。

    第二天,省城《晚报》头版用《我市惊现天价广告牌》为标题新闻第一时间予以报道,同时配发近四分之三版的“年租金150万”的广告牌的照片。

    一个月过去了,广告牌没有租出去。又一个月过去了,广告牌还是没有租出去。

    第三个月,满大侃把小满和小强叫到办公室,说,你俩去找先前的那家喷绘公司,让他们把“年租金150万”几个字换成“满大侃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喷上联系电话。

    相同效应,省城《晚报》第一时间头版用《满大侃物流配送中心租下天价广告牌》为标题在头版予以报道,同时配发近四分之三版的广告牌照片。

    同期,大侃物流配送中心的联系电话一刻也没消停过,业务量潮水般涌来,没用半年的时间,满大侃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成为整座城市最大的物流配送责任有限公司。

    (选自2012年第1期《金山》)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成功地运用了铺垫手法,如第2自然段简述小满和小强的基本情况,为下文写他们两人因见识浅薄、缺乏经验只会出力作了铺垫。

    B.“听到小强喊他总经理,满大侃心里很受用”,这一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工匠出身的主人公满大侃骄傲自满的心理,喜欢听奉承话的性格。

    C.这篇小说行文看似随意,实则颇具匠心。全文以大侃创业的过程为线索,以“金点子”为中心展开,突出矛盾,设置波澜,前伏后应。

    D.这篇小说口语化,语言生动活泼、诙谐风趣,引用了俗语、歇后语及典故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E.这篇小说的主题深刻:无后台、无资金、无专业知识的大侃,他的成功之道给人启示,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2.作者在塑造小满、小强这两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画线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大侃的成功看似有一定的偶然性,实则有其必然的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锺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因为年轻时支持著名学者胡适的观点,并得到胡适的赏识,所以周汝昌走上了研究《红楼梦》的路。当然兄长周祜昌的指点也很重要。

    B.周汝昌研究“红楼”和“曹学”时,崇尚实证和实录,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C.作为中华文化学家,作为红学家,周汝昌喜欢民族风俗、民族建筑,喜好作诗和书法,因而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D.周汝昌生长于乱世,身体多病,晚年双耳失聪,两眼近乎失明,生活简朴不富裕,但他不以为苦,因为他有追求,有目标。

    E.《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历经50多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他也凭借众多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2.红学家梁归智用“痴人”形容周汝昌,他对红学研究的“痴迷”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在学术研究方面上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周汝昌先生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纵观他的一生,这位大家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拾遗,官名。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是赵崇的门生,赞叹他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赞赏。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练习。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                                 ”借动物鸣叫之声烘托出了诗人被贬此地后居住环境的恶劣。

    (2)《赤壁赋》中“                           ”两句描写了曹操当年被周瑜所困之地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的景象。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诗人想象自己领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元旦期间,学校团委举办首届校园书画展,师生舞文弄墨,共度美好时光。

    B.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评选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脑洞大开”“创客”等词语脱颖而出

    C.夕阳,在中国诗歌中大多是象征“没落”的意象,龚自珍也以此象征江河日下的国势,如“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D.《芈月传》是孙俪继《甄嬛传》后与金牌导演郑晓龙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一经播出便石破天惊,引爆荧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C.云南女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发生后,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以不合理低价诱骗游客入团,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向游客索取财物,都是违反旅游法的。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題的根本途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广袤的原野上,一株株、一簇簇的树木迎风挺立             

    ①抬头看天,天空在茫茫草原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明净深邃

    ②洁白而富有质感的云朵,在天地间悠然浮动

    ③为草原增添不少生动和妩媚

    ④又像上苍之手对大地轻轻抚慰

    ⑤或秀丽俏拔,或风姿傲然

    ⑥云影掠过草原,像锦缎在碧波中起伏

    A.⑤③①②⑥④   B.⑤①③⑥②④

    C.①②⑥④⑤③   D.①②⑤③⑥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小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家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三条结论。

    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