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1 题,选择题 3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1 题
  1.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 民主主义国家   B. 新民主主义国家

    C. 资本主义国家   D. 社会主义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 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 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 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 天人合一

    B. 敬天法祖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

    A. “民贵君轻”说

    B. “五德始终”说

    C. “知行合一”论

    D. “天人感应”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这体现了他

    A. 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

    B. 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

    C. 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

    D. 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水浒传》第83集中,阮小二临去追方腊前对其兄弟说,“若俺有什么闪失,日后回石碣村好好赡养老娘,告诉你们嫂嫂,俺不许她改嫁,让她为俺守寡。”上述言论不能反映

    A.封建的纲常观念               B.传统的孝道观念

    C.理学已深入民间               D.黑暗的社会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A. 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B. 这一说法体现了阶级分析的方法

    C. 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D. 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由此可见,郭松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A. 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B. 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 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

    D. 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 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C. 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D. 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君主立宪

    D. 社会契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纪念毛主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论述》,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参考资料是

    A. 《井岗山的斗争》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谈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期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回答了社会主义的

    A. 根本任务问题

    B. 发展阶段问题

    C. 发展动力问题

    D. 发展道路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收藏了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印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 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B.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

    C. 新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D. 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 “两弹一星”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文化大革命”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 民贵君轻,人文主义

    B. 天人感应,因信称义

    C. 存天理,灭人欲,人文主义

    D. 致良知,因信称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7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500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使基督教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C.由经济形态决定

    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价的是

    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主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A. 国民党联合各阶层进行北伐的必要性

    B.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实践的必要性

    C. 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最终形成的可能性

    D. 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可能性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 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B. 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

    C. 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 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比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雕塑艺术以服务于宗教为主要目的,为神庙作建筑装饰,制作安置于庙宇中用于祭拜的雕像。它通常与建筑结合在一起被保存下来。……古希腊雕塑通常以古希腊神话作为创作源泉。

    材料二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1)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圣母子图的创作时期?图二圣母子图体现了古希腊文化怎样的思想色彩?

    (2)材料二的文学作品有何共同点?它们反映了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怎样的主要诉求?

    (3)根据材料三指出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他是如何发展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