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填空题 5 题
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4 题
  1. 下列环境污染与其产生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A                                       B                                       C                                       D

    环境污染

    白色污染                                         雾霾                                    臭氧空洞         酸雨

    产生原因                                         生活污水的排放           汽车尾气的排放           氟利昂的使用          煤的直接燃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钠保存在煤油中

    B.用棕色试剂瓶盛放新制的氯

    C.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

    D.向盛放氯化亚铁溶液的试剂瓶中加少量铁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是一个盐桥中充满饱和KCl溶液的锌铜原电池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由Cu片经外电路流向Zn片

    C.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

    D.一段时间后烧杯中c(Zn2+)、c(Cu2+)均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第IVA族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14Si>32Ge

    B.稳定性:CH4<SiH4

    C.酸性:H2CO3>H2SiO3

    D.碱性:32Ge(OH)450Sn(OH)482Pb(OH)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式均为:Fe-2e = Fe2+

    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

    C.地下钢管连接镁块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钢铁腐蚀时,钢铁接电源的正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向10 mL含等浓度的I和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B.加入V2 mL AgNO3溶液后,溶液中不含I

    C.V1= V2-V1

    D.向最终的沉淀中加入Na2S溶液,沉淀变成黑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是模拟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为电源的正极

    B.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先变红

    C.Fe电极的电极反应是4OH―4e=2H2O+O2

    D.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是:2NaCl + 2H2O2NaOH + H2↑+ Cl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其溶液的pH=13

    B.加入少量NaOH,溶液中c(NH4+)减小,Kw减小

    C.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

    D.滴加0.10 mol·L-1HNO3溶液到pH=7,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 (NO3) = c(NH4+)> c(H+)=c(O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三醇不是乙醇的同系物

    B.硫酸铵和醋酸铅溶液均可使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变性

    C.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D.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是

    A.分别加热两种固体,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取两种固体溶于水,滴加Ba(OH)2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C.分别取两种固体各 1 g,滴入几滴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

    D.分别取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称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

    B.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6 mol电子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Fe3有氧化性                     FeCl3溶液可溶解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B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                    NH3有还原性                      NH3可用H2SO4吸收

    D                   浓HNO3有酸性                  浓HNO3不可用铁制容器盛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事实、离子方程式及其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A.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为浅绿色:Fe + 4H+ + NO3 = Fe3+ + NO ↑ + 2H2O

    B.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浓H2SO4,溶液变为黄色:Cr2O72(橙色) + H2O  2CrO42(黄色) +2H+

    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4H+ + 4I- + O2 =2I2 + 2H2O

    D.向水杨酸()中滴加NaHCO3溶液,放出无色气体:+ 2HCO3+ 2CO2↑ + 2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实验中,为实现实验目的而必须除杂的是

    实验

    除杂试剂

    实验目的

    电石与水反应

    CuSO4溶液

    用KMnO4酸性溶液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

    HNO3溶液

    用AgNO3溶液检验CH3CH2Br中的Br

    淀粉与稀H2SO4水浴共热

    NaOH溶液

    用银氨溶液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

    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 ℃

    NaOH溶液

    用Br2的CCl4溶液证明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S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物。

    (1)SO2可用于工业制Br2过程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

    (3)工业上用Na2SO3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烟气通入1.0 mol•L-1的Na2SO3溶液,溶液pH不断减小。当溶液pH约为6时,吸收SO2的能力显著下降,应更换吸收剂。

    ①此时溶液中c(SO32-)的浓度是0.2 mol•L-1,则溶液中c(HSO3-)是_________mol•L-1,由此说明NaHSO3溶液显________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_____。

    ②向pH约为6的吸收剂中通入足量的O2,可将其中的NaHSO3转化为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工业合成氨时,合成塔中每产生1 mol NH3,放出46.1 kJ的热量。

    ① 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 已知:

    N2 (g)2N (g)

    H2 (g)2H (g)

    则断开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是_______kJ。

    (2)下表是当反应器中按n(N2):n(H2)=1:3投料后,在200℃、400℃、600℃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

    ① 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

    ② 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及时分离出NH3可以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B. 加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且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C. 上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K(M)= K(Q) >K(N)

    ③ M点对应的H2转化率是________。

    (3)氨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可用作碱性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则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含有Al2O3及少量Fe2O3和SiO2的铝土矿制备净水剂——液体聚合硫酸铝铁,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I.向铝土矿中加入过量H2SO4后,加热、搅拌、过滤。

    II.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SO4·7H2O和双氧水。

    III.向溶液中加入Ca(OH)2固体,调节溶液的pH约为1,过滤。

    IV.加入稳定剂,加热,得到产品。

    (1)Fe2O3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步骤I中过滤得到的滤渣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I 中H2SO4的浓度与反应温度会影响铁与铝的浸出率。根据下图分析,步骤I 中H2SO4浓度的适宜范围是__________,反应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

           

    (4)步骤II中增大n(Fe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5)步骤III得到碱式硫酸铝铁[AlFe(OH)n(SO4)m]的溶液,则步骤II中应增大n(Fe3+)到

    n(Al3+)﹕n(Fe3+)=________。

    (6)研究表明,液体聚合硫酸铝铁的纯度越高,净水效果越好。已知:

    一些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

    物质

    Ca(OH)2

    CaSO4

    Na2SO4

    溶解度/g

    0.153

    0.258

    19.5

    结合表中数据,解释步骤III中使用Ca(OH)2而不用NaOH的原因__________。

    (7)铝土矿也可用于冶炼金属Al。以金属Al作阳极,稀硫酸作电解液,通过电解会使金属Al的表面生成致密坚硬的氧化膜,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A为原料合成安眠药——苯巴比妥的路线如下:

    已知:

    (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写出一种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F为酯,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

    (5)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6)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7)G与CO(NH2)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高分子结构简式是________。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甲、乙两同学研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

    步骤

    操作

    现象

    I

    向2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

    并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

    (1)常温下,FeCl3溶液的pH_______7(填“<”、“>”或“=”)。

    (2)分析红褐色产生的原因。

    ① 甲同学认为步骤I中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

    ②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SO32- +________=F e2+ +________ +

    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1.Fe2+与SO32-反应生成墨绿色的絮状沉淀FeSO3

    2.墨绿色的FeSO3与黄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红褐色。

    (3)甲同学为了确认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II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中的红褐色溶液

    出现“丁达尔效应”

    甲同学因此得出结论: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而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仍然不足,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认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III

    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

    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

    IV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II中的红褐色溶液

    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

    ① 经检验步骤III中红褐色溶液含有Fe2+,检验Fe2+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字母)。

    a.K3[Fe(CN)6] 溶液          b.KSCN溶液         c.KMnO4溶液

    ② 已知H2SO3是弱酸,请结合电离方程式说明步骤III中出现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

    (5)结论:由上述实验得知,甲、乙两同学所持观点均正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