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下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

    A.“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B.“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朱熹《观书有感》中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致良知          B.“灭人欲”        C.经世致用         D.读圣贤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晋商票号取名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这些票号名称的内涵不包括

    A.兴旺发达的诉求                        B.关注世界的意识

    C.诚实守信的理念                        D.和气生财的寓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应当废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对联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④“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B.政府以立法形式禁止吸烟

    C.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D.遵守WTO成员国贸易规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康德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此语反映的思想源于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戈拉       D.薄伽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法国作家乔治·桑曾对某一文学流派做如此评价:“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以下那一作品属于这一流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37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到公元1160年时,出于财政的考虑,要求对财政政策进行转变:一贯可以从对外贸易中征得大量税款的南宋政府,为了促进海外贸易,通过维修海港和运河、修建防浪堤、修建灯塔、管理货舱、建设旅馆和对可以将外国商船招进中国港口的商人予以奖励等方式,来发展海外贸易。……正是因为这些中国陶瓷制品在国际上十分畅销,才造成了后来国外将“中国”一词和“瓷器”一词二者间相等同。

    ——[美]康拉德·希诺考尔《中国文明史》

    材料二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四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二次大战后,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目的是大量输出美国商品,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对手之时抢占国际市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

    ——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南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

    (2)据材料三指出晚清时期对外贸易变化的总趋势。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GATT与WTO的作用有何异同,并分析前者向后者演变的时代背景。两者与中国有何联系?(1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指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历史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不承认有任何解释《圣经》的固定法则。”“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劫掠,教皇须

    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

    材料二 卡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他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财产等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卡尔文强调圣经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

    ——恩格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路德的哪些思想主张?(6分)

    (2)比较材料一、二,卡尔文与路德的相同主张有哪些?卡尔文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4分)

    (3)恩格斯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社会秩序乃是为了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关于国家权力方面的主要主张。(5分)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位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论策略书》

    材料三  德国电视2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分别指什么理论?(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举例说明列宁在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6分)

    (3)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请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