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作用是

    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该书的作者是

    Ⅰ.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Ⅱ.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

    Ⅲ.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

    Ⅳ.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康德      D.卢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肯定人和人性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因信称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l—1626 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 一 1727 年) 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

    B. 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C. 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D. 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 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 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 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上述“普遍法则” 的主要影响是

    A.引领人们理性认识自然

    B.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C.开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D.颠覆了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①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中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A.古典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认为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

    A.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D.“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流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一战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创作了《荒原》。诗人笔下的“荒原”,荒是水荒,雨水成了荒原的第一需求,然而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更增添了人们内心的焦急。诗人通过雷声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使荒原人得救。这一作品的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 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 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 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史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A.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84 年 11 月,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向柏林 皇家专利局递交了他的专利申请书,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 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 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这项研究成果极大的启发了

    A.格里菲斯         B.贝尔德

    C.卢米埃尔兄弟       D.普朗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这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提及某国政治制度,称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所指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 年到 1899 年,中国人翻译的 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 面的著作,比例为 4:1;1902 年到 1904 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 2:1 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 1912 年到 1940 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 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 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 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 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 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A. 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 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A.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

    C.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 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 图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92 年,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认为未来社会是实行共和制的大同社会; 1913 年 7 月他又发表文章说: “夫共和之立国??今所模欧师美者??但模仿其政俗之末,而失 其道德之本,此其政俗所以在欧、美成功之效,而在我为败坏之由。 ”康有为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A. “中体西用”影响仍存    B.社会转型道德败坏

    C. “尊孔复古”逆流兴起    D.照搬西体舍本逐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引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

    B.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

    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中形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l0月4日“上午 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指出:… 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 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 ”近代中国 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

    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是当务之急

    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

    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意识淡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言论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

    ②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4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历史变迁使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1809—1874)《制洋器议》

    (1)材料一对西方的认识有什么特点?指出基于这一认识,中国社会付诸实践的表现。(8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曾说到:)“欧风美雨咄咄逼人”,……“帝国主义何其雄,欧风美雨驰而东”;……“诸君知否,欧风美雨横渡太平洋,帝国侵略主义其势日扩张”。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知识分子对欧风美雨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三  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根据血缘关系向外推延的,个人不能超越血缘规范直接同国家构成关系……国民往往过于注重家庭、家族及个人的私利。……“精英在觉醒、民众在沉睡”就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民众在沉睡”的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唤醒国民所做的努力。(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