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填空题 4 题,解答题 4 题
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4 题
  1. 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
    B.水能结成冰
    C.硫酸具有酸性
    D.干冰升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气体在焊接金属时不能用作保护气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氦
    D.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媒体的报道与化学知识不相违背的( )
    A.某洗发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科研机构发明了一种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的新工艺
    C.有关部门利用明矾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从而解决了灾民饮水难的问题
    D.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特殊催化剂,可以使水变为汽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锌铬黄(化学式: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6
    D.+7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
    B.
    用橡皮塞塞住试管
    C.
    加热液体
    D.
    量取液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NaCl
    B.KNO3
    C.NaOH
    D.H2SO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微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
    B.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
    C.该微粒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因为它能与铁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常温下,白磷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能自然的原因是白磷的着火点低于常温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往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不可能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Cu,滤液中有Cu2+、Zn2+、Fe2+
    B.滤纸上有Cu,滤液中有Zn2+、Fe2+
    C.滤纸上有Cu、Fe,滤液中有Cu2+、Zn2+、Fe2+
    D.滤纸上有Cu、Fe,滤液中有Zn2+、Fe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D.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金刚石、生石灰、粗食盐、冰水
    B.水银、干冰、熟石灰、天然气
    C.苛性钠、铁锈、纯碱、石油
    D.硫磺、液态氧、粗食盐、胆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分离、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 区分失去标签的浓硫酸和稀硫酸 水或小木条
    C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 水或稀盐酸
    D 从H2O2溶液制取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过滤或蒸发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向4支装有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Mg、MgO、Mg(OH)2、MgCO3,反应完全后(反应物均完全反应),对应得到①②③④四个溶液,则其中浓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磷元素________;2个铅原子________;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酒精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醋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装醋酸的瓶盖,会闻到酸味,这是由于分子具有________的性质,醋酸的pH________7(填“>”、“<”、“=”).
    (2)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3)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牛奶常用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袋包装.聚乙烯塑料属于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材料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合成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室温情况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个试管和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有固体析出,丙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下同),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
    (3)在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在温度________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更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1)若甲、乙、丙均含同一种非金属元素,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
    (2)若甲、乙、丙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甲→乙是实验室制取初中常见一种气体的反应.则乙为________,丙→甲转化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水是生命之源,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但今年春节期间,广西龙江发生镉污染事件,原因是当地的两家工厂违规排放废水.
    (1)为消除污染,处理方法之一就是加入烧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镉的化合物沉淀下来,请写出氯化镉(CdCl2)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2)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编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3)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在常温、常压下,水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热冰”有许多实用价值,如开发新药、用于纳米打印机等,还可能用来______(填写序号)
    A.代替干冰    B.防止冰川熔化    C.在室温下制作冰雕   D.建室温溜冰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

    (1)在实验室可用同一气体发生装置制取O2、H2、CO2三种气体,写出用该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2O+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李同学回到家,发现一袋无标识的化肥,父亲告诉他是一次施肥时剩下来的,记不清是哪一种,是否是两种或多种化肥混和了,但家中的几种化肥原包装还在,其成分分别是NH4HCO3、NH4Cl、Ca3(PO42、K2SO4,于是小李将该化肥样品带回学校和同学一起对其成份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反应如果生成微溶物质,通常以沉淀形式存在.碳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1)他们观察发现,样品为白色固体,加水能全部溶解.由此可知样品成份中没有______.
    (2)设计实验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步骤Ⅰ: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 样品中有NH4Cl,没有NH4HCO3
    步骤Ⅱ:另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入______. ______
    步骤Ⅲ:另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入______.
    ______
    样品中有K2SO4
    (3)[拓展应用]铵态化肥使用时要注意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测定黄铜(由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往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