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一

    A.“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反映了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据此可知(   )

    A.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B.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

    C.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扬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有统一的国家,却没与统一的市场。当时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一种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官府和行会垄断的色彩非常明显,据此能够说明

    A.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存在市场经济 

    B.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近代市场经济出现

    D.汉唐时期国家大一统促进统一国内市场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洪武元年十二月,明太祖对担任开封府知府的宋免说:“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这反映了朱元璋

    A.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B.开始以农耕为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

    C.压制东南沿海出现的成熟商品经济生产模式

    D.仍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下图,秦汉时期货币标示为重量单位(半两、五铢),唐宋时期货币不再标示重量、而标示为年号(乾元、大观),据此读出信息,准确的是

    秦半两钱

    汉五铢钱

    唐乾元重宝

    宋大观通宝

    A.中国古代文字字体的变迁       B.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C.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国古代铸币技术的进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日:“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

    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

    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该记载表明

    A.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  

    B.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

    C.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D.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C.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 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推动白银货币化

    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繁荣发展,这是因为(  )

    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从商易于致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

    A.江南经济的繁荣  

    B.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B.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C.《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D.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 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叶适(1150-1223年),浙江温州永嘉人,世称水心先生,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学术之会,总为朱(熹)、陆(九渊)二派,而水心龂龂(争辩)其间,遂称鼎足”。叶适批评朱、陆等人“专以心性为宗主”,耳目之官废而不用,其结果只能是“舍实事而希影象,弃有用而为无益?此与孟子所谓‘毁瓦画墁’何异,盖学者之大患也。”

    叶适曾任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礼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等官职,对现实情况了解得较为深切。著述甚多,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财政、金融、民事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崇义以养利”,“不抑天下之道”,“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摘编自郑师渠总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适上述主张出现的背景。

    (2)叶适学术地位很快衰落下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衰落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铜钱早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到了晚唐至宋代不但铸币数量大增,货币制度亦趋向复杂,……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源带来了压力。……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一需要,政府有时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或减少每贯钱的枚数,同时禁止铜币外流,并且在这一政策证明无效时,对铸币征收高达50%的出口税。政府甚至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铁幕”,但未能取得成功。金银的使用(如金沙、银锭)一度解决了铸铜不足的危机,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很少使用这些贵重金属货币。这时出现了一种最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何等发达。当时政府和商人都面临着如何长途运送大量货币的问题。铜钱由于体积过于笨重而不合要求,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