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2 题,连线题 4 题,单选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2 题
  1.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国家管理制度化

    B. 从人治到法治

    C. 礼仪与政治分离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   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

    A. 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   B. 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

    C. 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D.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字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梁启超意在说明

    A. 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

    D. 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九一八事变后,著名爱国人士王造时发表了《救亡两大政策》的小册子,呼吁对外准备殊死战争,与日拼命到底,促成日本革命;对内取消一党专政,集中全国人才,组织国防政府、共同抗日。该呼吁的背景是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 国内国际局势不利于抗战

    C.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御辱

    D. 中国共产党开展全面抗战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A. 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 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 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 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方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A. 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   B. 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C. 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   D. 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 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   B. 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   D. 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据此可知,宋代

    A. 土地私有权的完整性得到承认   B. 土地租佃关系不断衰退

    C.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受到抑制   D. 人身依附关系更加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学者德•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两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000〜30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 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 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 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该项政策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

    C. 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D. 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统计,1937-1939年,美国对日本出口了价值七亿一千六百万美元的各类物资,是同期对华出口额的五倍。对日本的战略物资输出,直到太平洋战争才停止。这说明了

    A. 美国从日本侵华战争中取得利益   B.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符合美国利益

    C. 美国与日本的在华利益基本一致   D. 美国的支持鼓励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A. 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B. 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D. 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初,清政府颁发《钦定大清商律》“商人通例”,其中第3条规定,女子于法定之场合,得营商业,但必须呈报商部;第4条规定,妻得夫之许可书,且呈报商部,得营商业,但夫于妻之债务,不能辞其责。这说明

    A. 洋务企业出现多元化

    B. 清政府传统观念发生重大改变

    C. “法律为本”思想深入人心

    D. 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繁荣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

    A. 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

    B. 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C.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

    D. 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制本国史》写到:“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尽至咸丰时竟弛之,而征税矣。于是流毒遍于中国矣。”可见,该书注意到了

    A.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B. 《南京条约》未能真正地贯彻执行

    C. 帝国主义已结成侵华的联盟

    D. 《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封建社会一种成熟的皇位继承制度。但有学者根据二十四史的本纪对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做了计量学分析,得出结论,在中国秦到清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大概2/5的皇帝是依靠嫡长子继承制登上皇位的。对此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不一致性

    B. 历史结论的发展性和历史认识的多元性

    C. 制度的原则性和实行的灵活性

    D. 史实的客观性和历史解释的主观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26年,国民党通过议案,确定了解决农民问题的政纲之一是减少农民田租2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公布了《佃农保护法》,规定田租不得超过收获量的40%。1930年颁布了《土地法》,规定地租不得超过收获量的37.5%。这说明当时的国民党

    A. 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 保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C. 赢得了全国农民的支持

    D. 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   B. 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

    C.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 殖民扩张的影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张自忠将军在一次会战中向总指挥李宗仁汇报时,讲到自己率领的第59军在两次山东临沂战役中伤亡惨重,但也成功地粉碎了日军在该地会师的计划。该会战最有可能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枣宜会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开始就是同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有力地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夏朝出现学校,其主要职能是向贵族子弟传授军事、卜筮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很强的“职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治职能日益凸显,政治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腐朽观念的传播,劳动者地位降低,职业技术教育逐渐不被人重视。但医学、算学、天文、艺术等职业教育,受到统治者重视,先后被列入官学课程,并创立了相应的专科学校。《国语—齐语》记载:“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说明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父子兄弟间传承。

    ——摘编自陈名树《中国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以世代守土为主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古代基本上没有社会性的就业问题,学校教育主要以培养政府官员为目的,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从19世纪60年代起,民族危机严重,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军事工业,为这类企业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也随之出现。19世纪末20初教育救国思潮兴起,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诞生,凝聚了当时教育界、实业界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由政府主持建立近代新职业教育体制,仿效日本、美国的教育在中国建立了新的学制,并且把职业教育的某些做法渗透到普通中小学教育之中。

    ——摘编自俞启定《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形成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发展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诸藩志》是一本宋代海外地理名著,卷上列举了15处(涉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商人前往贸易时所贩售商品,瓷器所有15处皆有销售,丝织品为12处,仅居其后,其次是金、酒、银、铁、米、糖、漆器,香药商品除檀香为3处外都为1~2处。宋朝允许本国商人出海贸易,(宋)《敝帚稿略》卷一中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宋代早期中国帆船更喜欢在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商人交易,后期中国船也乐意到印度的港口与阿拉伯人交易。13世纪及此前很长时期,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已形成三个有连锁关系的海上贸易圈(同时也是地理区域和文化区域),在这个贸易体系中,南海地区是最重要的中心,其中的中国是推动贸易发展最主要的力量,东南亚是联系这一区域贸易的最重要枢纽,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一贸易体系为南海贸易体系。

    ——摘编自黄纯艳《论宋代南海贸易体系的形成》

    材料二据统计,在1721至1740年间,英国人用来购买中国货物的货款,94.9%是以金银币偿付冲抵,真正以货易货的份额很小。入华白银的最大来源地是美洲,秘鲁和墨西哥两地的银产量在16世纪时占世界产银总量的73%,17世纪占87.1%,18世纪占89.5%。到18世纪末,长期的过度开采使美洲银矿日渐枯竭。18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华委员会发现:“广州银元奇缺,这是近几年来从中国运出白银而又没有相应银元流入这个国家的必然结果……”因为拿不出较多白银来和中国进行交换,到19世纪20年代,几乎所有先前与中国有传统贸易的欧洲大陆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普鲁士、瑞士、瑞典等)都淡出了中国市场。

    ——摘编自郭卫东《印度棉花:鸦片战争外域原料的规模化入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海贸易体系”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南海贸易体系”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在位期间,奏折制度已经非常完善,通过扩大具折言事官员的范围,大批地方官可以向皇帝直接报告,使得进一步抛弃满族早期民主共议制成为可能。雍正七年(1729年),设军机处,由军机大臣承旨遵办军政事务。同时,创建朱批密折制度,一切都由皇帝“乾纲独断”,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所,虽然名义上继续存在,但实际所议之政,已只限于出巡、旗务及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

    ——鲍家树《议政王大臣会议起与落》

    材料二他(罗伯特·皮尔)不仅是保守党的第一任领袖和首相,在1834年发表了第一个党派竞选宣言——《塔姆沃斯宣言》,还保证一旦掌权,将执行明智审慎的改革政策,兼顾社会多方面利益。由此扩大了保守党的社会基础。皮尔在宪政史上的重大建树,是于1841年6月率领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

    ——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在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此后通过与英、美、法、日等国谈判,至1934年先后公布了四个国定进出口税则,税率实行14级,最低5%,最高达80%,平均税率为25%,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不分种类,一律值百抽五的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关税体制。同时还统一了海陆关关税,由于过去陆路关税比海路关税少纳1/3,因此改订新约后将增加海陆关关税。为了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还减免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关税改革加之进出口不断增长,1936年关税收入由1927年的10716万元提高到34290万元,增长达2.2倍,占中央财政收入达34.14%。

    ——摘编自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不同于中国“蓝天白云”的汽车牌照,美国的汽车牌照可谓“色彩纷呈、五花八门”,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美国汽车牌照的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

    A. 美国牌照设计没有规范的标准

    B. 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C. 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

    D. 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