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中国古代对皇帝的称呼有严格的制度,对去世的帝王称呼大体分为谥号、庙号。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事迹而定,庙号是在宗庙立牌祭祀时的称谓。下列各项中属于庙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间的距离均为六尺。该措施的作用包括

    ① 有利于当时国家的交通建设  ② 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 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  ④ 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

    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

    C.焚书令、秦朝速亡、 科举制度

    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万里长城是在原战国时期三国的长城基础上连接扩建而成,这三国是

    A.齐、魏、秦    B.赵、魏、韩

    C.秦、赵、燕    D.楚、燕、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太宗在遗诏中认为自己实行的一项政策使“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这项政策是

    A.与吐蕃和亲   B.实行郡县制

    C.完善科举制   D.设置羁縻府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太宗在位时废太子,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并传位于他(即后来的唐高宗);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对这种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对王位世袭制的补充               B.违背了宗法制度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D.破坏了世官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         B.健康恶化又不愿虚心纳谏

    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           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同学要写关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论文,看到《旧唐书》称:“贞观三年……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昔周武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于此辈章服(绘有图文以区别等级的礼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对这段史料应采取的态度是

    A. 有夸大其词之嫌

    B. 人物、时间、对话记录完整,可信度高

    C. 属于佞臣谄媚之言,不足取信

    D. 符合课本结论,客观真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鸿胪寺,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

    A.各国使者        B.宗教人士

    C.少数民族首领     D.各地学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主要指

    A.方向不定的风           B.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

    C.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     D.民族融合的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

    B.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C.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市场上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A.休养生息政策  B.仁义为本原则

    C.民族团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康熙帝曾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他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A、只有修筑长城,才能天下太平

    B、边境稳定了,统治才能巩固  

    C、得民心者得天下

    D、皇帝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③“尊孔”利于于清朝统治       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了贡献

    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 

    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史家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儒家思想主张“华夷之辨”,“内中华外夷狄、贵中华贱夷狄”的华夏正统观念在汉族士大夫中根深蒂固。但满清入主中原,最终能得到士大夫接纳,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A、异族入主中原以非首次,蒙古曾统一中国,士大夫已经习以为常

    B、满清入关之初,吏治清明,轻徭薄赋,社会安定,赢得民心

    C、满清以科举怀柔士大夫,以文字狱镇压反抗

    D、满人全面汉化,以示满汉无别,因此得到士大夫的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我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君主,通过一系列的文治武功,成为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杰出帝王。他们在位期间总有一些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意义的历史事件,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康乾盛世   C.唐太宗和亲    D.贞观之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场战役:“……战役之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这是一个在战争头三十天里没有打出结局而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没有出路!”这场战役应是指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初期人类社会出现了世界大战,当时的战争之所以具有世界性的最主要条件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C.对峙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D.世界已基本形成一个整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陈独秀有关巴黎和会的上述评论,其前后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美国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C.列强签署《凡尔赛和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国联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实施“民族自决” ④推行“委任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原奥匈帝国获得领土的新成立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    B.罗马尼亚    C.波兰   D.保加利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某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十分不满,日本人挖苦英国人说:“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这一条约是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23年法、比出兵鲁尔,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不包括

    A.德国经济崩溃                   B.法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C.英美支持法、比的行动            D.法国的占领费用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在一战后的国际会议上,各国之间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是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条约》    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康熙帝、唐太宗、秦始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秦。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将传说里的三皇中的“皇”与五帝中的“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百代皆行秦政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制度创建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

    (2)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型。他开创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以其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简述唐太宗完善封建政治制度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唐太宗成为“明君”的优秀的个人品质是什么。

    (3)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皇帝在位61年,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说自己身为皇帝,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依据所学的有关史实简述康熙帝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的主要贡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

    “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摘自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威廉二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

    ——摘自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 ……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摘自《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二)

    回答:

    (1)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三、四,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四,威廉二世为什么要将俾斯麦“打翻在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