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决定压缩中央国家机关5%的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地震后的第七天,国务院决定全国举行三天哀悼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降半旗默哀,沉痛悼念地震罹难同胞。上述材料所体现的精神与下列思想有一致的地方是(     )

    ①儒家思想   ②道家思想   ③墨家思想  ④法家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武帝时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和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

    ①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有利于儒家的显贵           ④阻断了官僚子弟入仕的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反对思想教条      C.反对封建迷信      D.抨击腐朽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儒家关注人伦秩序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对神的信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专制主义强化      B.经商思想淡化      C.拜金主义盛行      D.商品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前京剧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     )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C.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                D.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纪念馆内,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之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道:“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此语评论的是  (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报道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之人(或事)……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此报道可能出自(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材料表明鲁迅先生(   )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图中上方文字为: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图中下方文字为:中华民国开国之始祖)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公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

    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 在(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 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④ 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8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的名文《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⑴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材料三中康有为为什么宣传孔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4分)

    ⑶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 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4分)

    (2) 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分)

    (3)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4) 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