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 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 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年至1674年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当时,英国发动三次英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B. 将北美洲和大洋洲纳入世界市场

    C. 推动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D. 保护跨越大西洋的黑人奴隶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学家哈雷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A.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 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C. 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D.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 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

    A.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 爱迪生发明电灯   D. 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63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5个工人,到1912年达到7700人,其中包括380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笨胺和苏打厂,在1875年拥有工人885人,到1914年达到11000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   )

    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 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C. 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D. 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作者强调的是

    A. 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B. 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的关键

    C. 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D. 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的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

    A.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 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 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 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C. 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D.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京帅同文馆开办之际,前门大街贴出了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说明同文馆的设置

    A. 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误人子弟

    B. 适应侵略者需要,引起民众反对

    C. 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

    D. 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举步维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16年至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95万吨增至488.97万吨。l913年至1919年中国的轮船吨数,由13.32万余吨增至28.75万余吨。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近代交通业已形成规模

    B. 蒸汽机使用比较广泛

    C. 重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

    D. 列强经济侵略已减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

    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学者认为,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官办企业是主体;第二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第三阶段,民营企业主导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酝酿全面启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第一阶段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B. 第一阶段是以民族资本主义为开端

    C. 第二阶段在甲午战争之后开始

    D. 第三阶段开始于一战以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 “一五”计划的执行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面为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表格中的空白处应当填写

    农林

    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

    邮电

    贸易

    物储

    文教

    卫生

    城市

    公用

    其他

    7.6

    6.52

    19.2

    3

    7.2

    3.7

    ……

    A. 51.68   B. 2.0   C. 18.5   D. 9.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 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A. 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 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D. 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  )

    A. 着重发展重工业

    B. 实行“一五计划”

    C.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D. 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曾有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 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B. 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 没有任何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这样一首顺口溜:“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国家干预经济

    B. “严重缺点”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自由放任政策

    C. 国家成为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

    D. 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79年,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上台,,她信奉自由企业理论,推行被称为“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措施,为英国摆脱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说明

    A. 凯恩斯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经济理论

    B. 发展经济不能墨守成规,必须适时调整政策

    C. 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D. 资本主义国家已发展到了超越国家资本主义历史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

    A. “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

    B. “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

    C.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D. 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近年来,中国足球屡遭惨败,发展前途暗淡,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举国体制。所谓“举国体制”即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体育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竞技体育成绩的巨大飞跃。但其机构运行高度依赖行政手段,在某些市场程度较高、周期较长的运动项目(如足球)上缺乏透明度和效率,也易造成资源浪费。如将此描述转移至经济领域,与之相对应的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斯大林模式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自由资本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苏俄(苏联)历史上先后出现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四位著名的领导人,下列关于四位领导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恢复

    B. 斯大林——创建了斯大林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C. 赫鲁晓夫——推行“新经济体制”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D. 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全面改革斯大林模式,使共产党丧失政权,苏联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三: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生危机期间,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采取了哪些福利政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