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连线题 1 题,单选题 5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与清明节习俗相关联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表明西周时期

    A. 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B. 分封制凸显中央集权

    C. 分封制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D.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实行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井田制

    D. 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从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那么,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枢密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②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

    ③三公中的太尉负责监察百官

    ④汉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

    B.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秦朝监察机构的完善

    D. 君主专制下的暴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A. 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 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 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 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D.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井上馨直言:“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所以,想到现在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这一赔款

    A. 改变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

    B. 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

    C. 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D.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世纪未一个中国人说到:“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此话所反映的情况,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情况是由《马关条约》签订造成的

    B.中国人民反对割地,斥责清政府的悲愤心情

    C.反映了 “扶清灭洋”的思想

    D.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近代注明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义和团心思是很好的,却有几件大大的不好处,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所以撞着洋人,白白的送了性命。……说到那围攻公使馆,烧毁天主堂,尤为无识”。以下对这段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A. 肯定义和团的爱国精神

    B. 反对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C. 批判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D. 义和团助长了列强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上将,132师师长赵登禹上将,9军军长郝梦龄上将等8位上将。下表是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年代

    1937年

    1938年

    1941年

    1942年

    阵亡人数

    125130

    249213

    144951

    87719

    A. 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B.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C. 国民党是领导抗战胜利的唯一核心力量

    D.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36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

    A. 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

    B. 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

    C. 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

    D. 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B.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C.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A.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坚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心

    C. 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D.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 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

    B.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 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 一•二八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抗暴自卫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其意图主要是

    A. 论证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

    B. 揭露日本侵犯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希望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暴自卫

    D. 呼吁世界各国制止日军的侵略行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5 题
  1.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A.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所学知识,如图所示表格空白处最合适内容当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位教师教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如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分别为四位同学的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甲:洋人的朝廷

    B. 乙:傀儡政府

    C. 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丁:相互提携   共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平均年龄

    (岁)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呼吸伸缩差

    (cm)

    肺气容量

    (m1)

    握力

    (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89.5

    10.24

    3129

    31

    A. 清军战斗素养落后于日军

    B. 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 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 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

    ①屈原(原子弹);

    ②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A. 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

    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年抗战”及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及抗战路线,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