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7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熏而锈迹斑斑的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这份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获取大量赔款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了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邓世昌殉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A.创办了新式学堂

    B.兴办了近代企业

    C.建立了现代海军

    D.派遣了留学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内容是

    A.赔款4.5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反映的两场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A.都占领了中国的首都

    B.都体现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C.都与鸦片贸易直接相关

    D.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又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令康有为等人筹划变法。由此可见戊戌变法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维新思想的传播

    D.“实业救国”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小明同学将下列四幅图片罗列在一起,他研究的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福州船政局谭嗣同就义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新青年》创刊

    A.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B.中国人民的屈辱史

    C.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社会习俗的变化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材料中这所学校的创办地点在

    A.黄埔

    B.南京

    C.北京

    D.上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传唱是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文中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国民政府实行的不抵抗政策

    D.大国纵容日本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共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D.全面内战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位抗战老兵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他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为争取抗战胜利及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

    C.苏联对日本宣战

    D.全民族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胜利

    D.南京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今天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与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有关的战争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侯德榜——《制碱》

    C.丁玲——《李有才板话》

    D.郭沫若——《屈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的特征是注重

    A.时事新闻报道

    B.商业广告刊登

    C.社会问题评述

    D.社会新俗宣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图一事件的结果对中国国内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这两个结果的产生都是通过什么途径?选择这种途径解决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主张,最早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实践?该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思想观点出现的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材料三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什么?

    (3)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开始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转移。向湘西前进,在斗争中红军人员损失过半。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渡过乌江,夺取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材料一中工农革命军进军方向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由此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得到了怎样的实践?请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中红军的进军方向做了怎样调整?红军此次改向后,中共召开的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材料一: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政府大力倡导实业,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出口中国的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借机扩充生产。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很快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二:抗战时期,各地荣氏工厂惨遭洗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内战,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和官僚资本的压榨……荣氏企业始终难以恢复战前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荣氏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荣氏企业的发展遇到哪些困难?

    (3)从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