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11 题,连线题 2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 题
  1. 传统中国以控制民生经济命脉和“利出一孔”的政策设计等实现利益整合,以体制化的科举选官和基层宗法治理实现组织整合、以“家国同构”“尊君”和“民本”相统一的儒家政治伦理实现文化整合,以存在严重结构性缺陷的法律实现薄弱的法制整合,以一以贯之的强力与暴力实现阶段性的强制整合。这些整合

    A. 维持了农业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与秩序

    B. 实理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完全控制

    C. 促使了中国社会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D. 推动了各地文化交流与语音文字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制宪者们采取了权力分化的手段,使其不完全掌握在任何一方,从而避免了“多数人的暴政”。制宪者们在宪法中精心设计了一套纵向和横向分权的措施,它们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纵向分权和联邦内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横向分权来限制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这部宪法

    A. 建立起邦联制

    B. 制约权力、平衡利益

    C. 实现人民主权

    D. 符合卢梭的政治理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由此可知这场教育改革

    A. 实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目的

    B. 带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特点

    C. 近代自然科学教育不受重视

    D. 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这些措施

    A. 为坚持抗战提供一定物质基础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 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恢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 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与“它”相关的是

    A.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 “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家范在谈到中国古代农业时指出,“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一切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就像独生子,必得挑起“大家庭”的全部重负。作者意在强调

    A. 农业负担过重阻碍农业的发展

    B. 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

    C. 中国古代经济畸形发展

    D. 封建王朝赋役苛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材料反映了

    A. 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

    B. 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C. 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周恩来在谈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时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中美来往的收获就在这里。”这说明中美关系的突破

    A. 提高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B. 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C. 促进了中美间友好交往

    D. 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说:“对全球化的抗议行动反映了现实,即权力和财富分配不均匀,……如果不增加对穷国的援助来缓解贫困,那么,一些穷国将分崩离析,对世界安全和国际经济构成威胁。”安南认为

    A. 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 反全球化抗议应该得到鼓励

    C. 全球化可解决世界的发展问题

    D. 全球化必然出现全球化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1978年4月建立起共产主义政权之后,推行了一套仿效苏联的改革政策,违背了阿富汗社会文化传统,激起国内的普遍反抗。阿富汗政府紧急请求苏联派兵帮助镇压,经反复考虑,苏联的基本态度是不直接出兵阿富汗。但1979年阿富汗发生的反共产主义起义迫使苏联政府正式讨论出兵阿富汗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在犹豫中否定了出兵的设想,但阿明上台后的一系列离心倾向引起了苏联的忧虑,而阿明杀死塔拉基使形势恶化了,在克格勃和国防部的推动以及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担心失去阿富汗,又要维护苏联的大国地位,最终走上了出兵道路。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为。1980年l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后,终于作出撤军的决定。

    ——摘编自李琼《从犹豫到出兵:1978~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决策探析》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出兵阿富汗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最终撤军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俺答汗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雄黠善兵”,“骁勇方略空群”。统治时期,生产突飞猛进,经济繁荣,生齿日多。但早在明初,明蒙之间的贡市就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俺答汗“无岁不求贡市”,遭明朝廷拒绝。1541年,蒙古骑兵掠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

    俺答汗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叩关请降。阁臣高拱、张居正主张抓住机会与俺答汗和解结盟。隆庆皇帝亦主张“华夷一家”、“并包兼育”。俺答汗得知把汉那吉安好无恙,在妻三娘子的规劝下,俺答汗愿“啮臂盟,世服属无贰”。明朝荣归其孙,许通贡市不绝。俺答汗呈表请封,情真意切。史称“隆庆和议”。从而,“东自海冶,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俺答汗病死,三娘子继承他未竟之业,率领子孙,维持蒙汉和睦相处,“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和议”得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俺答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