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   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初年,对于汉朝的建立,社会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刘邦捷足先登的解释,强调“人力”竞逐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初年,“天命兴汉”说完全取代“逐鹿”说成了社会主流观点。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天命”说源于董仲舒儒学   B. 官方意识形态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

    C. 是论证汉朝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需要   D. 反映西汉政权由盛转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代苏辙在《唐论》中称:唐太宗将天下之兵,分布在八百多个兵府内,在关中设置五百个兵府,在地方和边疆则设置了节度使,让其手握重兵,这一制度使到朝内大臣不敢政变,地方将帅不敢叛乱,四境夷狄不敢犯边,是最好的制度。苏辙文章实质上是对北宋出现的哪一政治现象的评论

    A. 重文轻武   B. 守内虚外   C. 重本抑末   D. 兵将分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代工商业市镇较为普遍,一些市镇发展迅速,甚至凌驾府县,而与省会齐名。当时的汉口镇和佛山镇是天下“四聚”之二,另外“两聚”则是北京与苏州。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扶植是明清工商业市镇崛起的重要原因

    B. 市镇经济功能的增强冲击着传统的政治规制

    C. 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推动南方市镇迅速崛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 提出了三民主义   B. 倡导了三大政策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主张“平均地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投放了大量歪曲真像的宣传画。某种意义上,此类宣传画里也隐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下面两幅宣传画从侧面说明了

    A.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   B. 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 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   D. 中国甘愿充当英国抗击日本的炮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54年,新中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这主要表明

    A. “三大改造”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B. 建国初中国并未重视市场机制

    C. 新中国“一五”计划效仿苏联体制   D. 计划经济体制得到宪法的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为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

    A. 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   B. 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

    C. 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   D. 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英国伯明翰著名的优美郊区艾吉巴斯顿,人口从1801年的1000人迅速增长至1841年的16500人,这些人大多是富裕的工厂主。在利兹,位于市区西北2公里处的海丁利1871年开通马拉有轨客车,中产阶级开始大量搬迁至此。这些历史现象反映了

    A. 工业资产阶级的迅速壮大   B. 近代交通的不断发展

    C. 国家加强干预城市化进程   D. 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 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 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 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报道,欧洲委员会原本计划欧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只需得到欧盟理事会的批准就能通过,但是,欧洲法院的法律意见书却指出,该协定部分内容属国家管理范围,因此必须由欧盟和其他成员国一起核准落实。据此可知欧盟

    A. 各实施机构存在严重分歧   B. 存在歧视第三世界的不良倾向

    C. 各成员国主权的让渡有限   D. 矛盾重重不可能取得实质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城市化是通过人口、工厂及各种机构向城市流动,而不是通过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来实现的。在强烈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必然向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环境有利的空间(城市)聚集。工厂企业聚集城市促使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城市居民接近工厂和劳务市场,可最大限度地选择报酬较高的工作,并可以节约工作往返所需要的交通费用,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为己服务。城市街区光怪陆离,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众多的公共设施为居民带来了方便,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城市繁荣和物质富裕,使其居民的收入远较乡村优厚。据1890年的统计,城市居民平均家庭财富超过9000美元,而农村家庭则为3250美元,收入差距甚为悬殊。工业化时期,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去开拓新的领域,追求新的成功。这种精神使美国的城市化得以迅速完成。

    ——摘编自李庆宇《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个时期城市化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主政治会犯错误,但民主政治也能发现错误,并且以较小成本纠正错误。民主政治其实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政治机制。

    上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A曲线代表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B曲线代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中有关美国的史实,任选图中A曲线或者B曲线,依据其演变的趋势,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盐法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缴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喻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俄战争后已存在的大国意识在一战后的日本急剧膨胀。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汉族,1889年生于福建省闽县,曾任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师从江南水师学堂,攻读航海技术。毕业后,加入清朝海军服役。1917年5月,陈绍宽奉命前往英国观战,考察英国海军。1928年12月5日,刚刚晋升为海军署长的陈绍宽,就亲笔撰写了《条陈扩充海军呈文》其中,有这么一条:“兹拟以最低限度,请添造驱逐舰四艘,约须1200万元;潜水艇二艘,约须600万元;巡洋舰三艘,约须3000万元;航空母舰一艘,约须2000万元。”抗日战争期间并且指挥了著名的江阴海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是全国政协第1届委员、全国人大第1、2、3届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陈绍宽一生致力于发展中国海军,被誉为中国近代航母事业的先驱,中国航母第一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绍宽提出建设航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绍宽的航母梦不能实现的原因,有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