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狭/号       大/承    舟/作      六艺经/师道流

    B.唤/呼       步/鱼     马/仆      笑大方/百战不

    C.句/书       耀/丽     那/车      不容发/挑拨离

    D.骐/羽       害/杀     击/止      而不舍/提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勾消   蒙蔽    入不敷出   沧海一栗

    B.愁怅   嬉游    望洋兴叹   怨天忧人

    C.斑斓   遗撼    莫名其妙   再接再厉

    D.沉湎   寥廓    幸灾乐祸   至高无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在人生的众多选择中,难免遇到失败,但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C.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小时候住过的山区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袅袅的炊烟,那熟悉的乡音。

    C.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得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D.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根据要求提取下面—段话的主要信息,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其中已提供了三个关键词,请补写出另外三个关键词(每个词语都不超过5个字)。(4分)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_______,必然性,________。

    (2)人学的史学观:________ ,________,生命的热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写句子(6分)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人生如________

    人生如________;

    人生如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㈡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其人也远矣          出:超出一般人

    B.而学于师            耻:以……为羞耻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学制的初级阶段

    D.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竟然

    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其惑也,终不解矣       ②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有悔

    ③圣人所以为圣            ④而人所罕至焉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指出对㈡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和一不定期外物相助。

    B.作者的心得是: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到达,可以不后悔。

    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的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提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⑵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分)

    ⑶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宋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题为“早行”,词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4分)

    答:

    2.词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  ,________。(《劝学》)

    2.________ ,不能十步 ;________,功在不舍。(《劝学》)

    3.,无长无少,道之所存,________ 。(《师说》)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5.   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6.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7.见贤思齐焉,________ 。(《论语》)

    8.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9.________,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________,俱为一体, ________ ,不宜异同。(《出师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13-16题。

    收藏阳光

    余继聪

    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衲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一边梳理着心事。甜甜的笑容,很阳光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

    ②楼顶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也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一挂挂晾晒在屋檐下,收藏着阳光。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的卧在楼月台上。挖回家的红薯都堆在院子一角,滋滋地吸收收藏着阳光。水牛和山羊都散窝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大片的庄稼地也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阳光,有的庄稼地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也在收藏着阳光。整个乡村世界,都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阳光。

    ③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

    ④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腌菜咸菜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⑤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蔑篦子细细梳理她黏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

    ⑥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一边细细梳理和数着自己曾经收藏过的阳光,一边继续收藏着阳光。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花过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正喜过呢。

    ⑦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滋滋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

    ⑧唉!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呢,他们自己常常忘记了,甚至不知道呢。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饱饱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

    ⑨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

    (选自2008年2月《中国散文选刊》网刊第13期)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收藏阳光?为什么要写收藏阳光?(6分)

    2.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第⑧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文章最后说“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结合全文,探究这段话的深刻内涵。(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请以“明媚的角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立意自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