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4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西方一位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实际只是半球化,只有到了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材料所说“半球化”演变为“真正的全球化”,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 两极格局的终结

    C. 关贸总协定的推动

    D. 知识经济的促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北朝时期,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一方面派皇家子弟到地方出任各州的牢事行政长官——刺史;另一方面又派出身低微、品级低下的官员到地方各州出任典签。典签职微权重,“一州之事,悉以委之”,州镇要事须典签批准方能实行,“诸州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上述史实表明南朝

    A. 皇室贵族势力下降   B.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C. 中央集权衰落   D. 庶族地主政治地位提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学家吴于廑指出:“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出自一个立法者。”材料意在说明中世纪欧洲

    A. 法制趋于完备   B. 深受古罗马习惯法的影响

    C. 神权高于王权   D. 君权——定程度上受到约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

    A. 勃烈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   B. 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 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   D. 乔戈尔巴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朝后期学者李翱提出“复性说”。“复性说”主张:人性本善,圣人不为情欲所累,故未丧本性,一般人往往溺于情欲而迷失本性,以致世风口下,道德沦丧。要扭转道德沦丧造成的社会混乱,必须劝导人们灭掉情欲,从“弗思弗虑”中求得“至诚”。由材料可知,李翱“复性说”

    A. 以佛教思想完善传统儒学   B. 体现三教合一趋势

    C. 要求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D. 带有佛、道融合的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学家黄仁宇评述明代思想家李贽时指出:“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李贽倡导的)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李贽的思想

    A.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有限

    B.民主色彩淡薄

    C.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

    D.遭到统治者的摧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代有学者认为:“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这反映其(   ) 

    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C.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世纪末问世的《适可斋记言》一书写道:“江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伸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这段言论反映近代中国

    A. 出现男女平等的社会潮流

    B.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解体

    C.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增强

    D. 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受到冲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中共实行土地收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土地革命政策。后来发现农民担心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热心土地的生产经营。中共又及时将政策调整为: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可自由支配土地。材料反映中共

    A. 改善民生的理念   B. 土地政策经历了由土地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C.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D. 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30年代末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明确提出:“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以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上述主张

    A. 体现了直接民主的政治诉求   B. 要求打破工业资产阶级垄断政权的局面

    C. 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D. 反映工人阶级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非洲商业文明的进步

    B.非洲同外部世界隔绝状况开始改变

    C.非洲丧失了经济自主权

    D.欧洲对非洲的扩张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央视《大国崛起·德国篇》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主义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经登上高峰以后,就会把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材料中的“梯子”是指(    )

    A.殖民主义                   B.自由主义   

    C.贸易保护主义               D.民族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柜坊是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已具有早期银行的某些雏形。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经营者既有私商,也有政府部门。明朝中叶以后,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经营银钱兑换及放款业务。嘉庆年间,在乎遥众多的商号中,有一家叫西裕成的颜料庄,在经营同乡、亲友少量汇兑银两的过程中,借鉴古代飞钱、便换的经验,克服账局只营货币借贷不经营汇兑的缺陷,将颜料庄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l823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票号一日升昌,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解决了国家银行未出现前大宗银两往来的困难,并很快在全国40余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分号,票号业务搞得红红火火。

    一摘编自张郁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商先后在中国设立银行,最早的是英商丽如银行。它们吸收中国的闲散资金,将它转化为资本。通过对清政府的放款,以期掌握中国的财政走权。外商银行在中国的设立和发展,激发了中国人的自办银行思想。洪仁矸在《资政新编》中首次提出“兴银行”的主张。清末中国人自办的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及地方银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督办铁路公司事务的盛宣怀指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勿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他主张银行商办,“用人办事,悉以汇丰章程为准”。法、奥两国领事先后找盛宣怀商谈,要将中国通商银行并入法、奥商银行,“均经外务部严词竣拒之”。之后,清政府又考虑成立国家银行。1908年清政府颁行《大清银行则例》,大清银行成立,其资金达l000万两,分为l0万股,由国家认购5万股,其余限奉国人购买。1908年奏定的《殖业银行则例》规定:殖业银行以放款于农工为宗旨,长期放款以房屋、田地、工业实产作抵。

    一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金融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银行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人们的观念上,显现出取代自由主义的两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即社会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潮中,马克思主义显示了伟大的活力。……同时有些思想家、种族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却把“生存斗争”的一套规律用到了人类历史之上,这些情况使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了一种时髦。

    ——整理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社会思潮与人类发展”的角度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观点,并对该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止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事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