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9 题,其中:
选择题 3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8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5 题
  1. 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与古罗马人的这种意识密切相关的是(    )

    A. 习惯法的推行   B. 公民法的推行

    C. 万民法的推行   D. 陶片放逐法的推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为此,人民解放军采取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解放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接下来的公元前4世纪首先是一个政治上衰落的时代……(雅典)所有类型的人都可以跻身高层,政府办事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供人挑选,就像是一个市场上的货摊一样。”这一局面体现了

    A.城邦制度优越

    B.财产等级分明

    C.地域选区合理

    D.民主政治泛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两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最终以沉船上发现的瓷盘碎片(下图)确定了该船只的身份。据此获取的信息是

    A.制瓷技术的高度发达

    B.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

    C.洋务运动的历史见证

    D.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A.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赢得了国民革命胜利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诶)提到“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关于此次谈话,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日本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B.印证了国共两党的民族大义

    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D.有利于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里这样评价毛泽东在某时期的作用: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入走出埃及。把一个由不同成份组成的群体加以锻炼,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该评价所对应的事件应是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长征的胜利

    D.抗日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会曾经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人们的震惊最有可能是由于列宁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海峡交流基金会于9月29日举办“2015大陆台商中秋节座谈联谊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词表示:两岸关系“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相合的关键在于

    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提出“一国两制”

    C.坚持“九二共识”

    D.实现两岸三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1949年捷克斯洛伐克画家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中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由此,你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

    A.马歇尔计划直接损害捷克斯洛伐克利益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复兴西欧经济

    C.漫画客观全面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D.漫画虽是艺术作品,但仍有一定史料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朝的《天工开物》反映了

    ①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②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③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时全国经济中心南移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耦耕已在上述各地推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

    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

    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

    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D.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B.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表内容是一小组研究中国某省区域历史时写下的关键词,这个省份是

    青铜时代的杰出代表古代货币形制改革的推动者

    民主革命的诱导因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A.安徽

    B.四川

    C.陕西

    D.河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明宜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带来了新的疾病

    B.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风调雨顺农业获得大丰收

    B.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

    C.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D.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的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16世纪的手工工场19世纪的机器工厂20世纪的跨国公司

    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反映了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促进人口流动

    B.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

    C.福利国家提供社会保障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你很难想象这样的旅行有多么奇异: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走完这段多石的窄路之后,我们发现自己已高出河岸10-12英尺”这样“奇异的旅行”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二十年代

    C.19世纪八十年代

    D.20世纪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图左是汉阳铁厂的高炉,图右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这两个企业的共同点是

    ①使用机器生产②产品走向市场③建于通商口岸④完全私人投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如果要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求运动”

    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

    (2)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作者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